苏东坡

作者: 过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4-21 06:05 被阅读0次

    苏东坡一生坎坷,但他生性乐观豁达,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才能读懂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据说欧阳修曾说过:“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也曾说他:“ 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参加科举,中殿试乙科。四年后,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风翔府判官。可谓读书做官双德意。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这样一个人生高开的人,谁曾想经历了那么多磨难。

    元丰三年,遭遇“乌台诗案”,差点死在狱中。留下两首绝命诗。

    其中一首留给弟弟子由,一首留给妻儿。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在狱中,他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两首绝命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泫然泣下。

    吉人自有天象,后来他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就是在黄州,在他一生最困顿和黑暗的时候,他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作品,这些文章,字字珠玑,不但具有独特艺术构思,还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尤其喜欢《赤壁赋》中以下几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在黄州,靠着微薄的俸禄,实在无法养活家人,于是,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

    在黄州,他还写下《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读这个《猪肉颂》,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苏东坡,跃然纸上。可是黄州,只是他人生流放的开始,并不是终点。

    由于朝堂党派之争,五十八岁的苏轼再次成为政治牺牲品,被贬至偏远的广东惠州。

    东坡曾做过翰林学士,宰相候选人。现在却被贬到岭南烟瘴之地,落差之大,令人痛惜,并且,他第二任妻子也去世了。

    在多重打击之下,苏东坡没有自杀,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对生命的真谛又明白了一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在六十一岁的时候,又被贬到了海南岛的儋州。儋州的自然条件比惠州还要恶劣。

    原因还是他依然写了两句充满奇趣的诗,描述自己每天听着钟声,悠闲自在。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种苦中作乐为当权者所不容,他又被贬到的儋州。

    徽宗继位,大赦天下,因此在被流放到海南岛三年之后,六十五岁的苏轼终于可以回到中原。

    那年五月,北返途中,路经金山的龙游寺,这个寺庙里挂着他早年的画像。苏轼看到“曾经的自己”,颇有感慨,写了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ld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