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
楚昭奚恤为相。
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
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译文】
楚国的昭奚恤做了宰相。
江乙对楚王说:“有一个人非常宠爱自己的狗,狗往井里撒尿,他邻居家的人看见了,想去他家告诉他,却被狗堵在门口撕咬。如今昭奚恤经常阻止我来拜见国王,这和恶狗堵门的情形是一样的。况且,有的人喜欢到处说别人的好处,您听了就说:‘这是君子。’就亲近宠爱他;有人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您听了就说:‘这是小人。’就疏远他。然而天下还有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臣子杀死国君的事情,而您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呢?由于您喜欢听人讲优点,不喜欢听人讲缺点的缘故啊!”
楚王听了说:“说得很好,两方面的话以后我都要听。”
【材料解析】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保守派贵族势力造反,围攻变法者吴起。吴起就这样在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吴起死后,楚国变法正式宣告失败。楚肃王利用吴起之死开始做文章,于是大肆屠杀楚国贵族封君。这样虽然楚王的权威得以加强,但是各地封君势力依旧存在。其中以昭、屈、景三家最大,这些家族都是楚公子的后代。
三家中又以昭氏势力最强,在楚国境内,就连楚王都要让他们三分。这种势力在国内,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王权巩固,所以楚肃王便想办法继续打压削弱这些封君贵族势力。但是削弱这些家族势力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国家的发展既要用他们,还得防着他们,更要削弱他们。楚王想要用、防、削三管齐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既不能让自己亲自出面,又可以完成自己的计划,于是就得弄一个替罪羊来。
其中江乙就是楚王最好的人选,江乙是魏国人,在楚国没有自己的党羽势力,他当中间人最合适不过了。让他帮自己说自己不好说的话,做不好做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楚王敲打其他贵族尤其是昭奚恤这类人,还可以提醒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你们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楚王的权威,小心抄家问斩。就如上述材料中,昭奚恤利用自己的势力阻碍楚王耳目言路等等。
对于江乙来说,楚王和昭奚恤之间是相互利用,相互提防的关系,江乙刚好可以利用这种关系,多次跟楚王告状而且还能如鱼得水,换作其他人,脑袋早已经搬家好几次了。
对于昭奚恤来说,他在楚国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地位已经达到升无可升的地步了,只要不作死,有江乙在中间时不时敲打,他和楚王的关系还是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同时还可以继续维护自己和家族当前的利益。
所以,楚王和江乙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楚王利用江乙帮自己说不方便说的话,做不方便做的事情,江乙利用楚王在楚国拉拢一批用以制衡昭奚恤的队伍,同时自己有机会进入楚王权力核心圈层。而昭奚恤和江乙却是相互提防、相互利用、相互扶持。因为昭奚恤等人的存在,江乙就能够获得重用。而如果昭奚恤被楚王灭了,那么江乙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所以江乙不仅要保护好昭奚恤还要提醒他,避免楚王一气之下与昭氏家族火并。比如《战国策》有一个故事讲到,楚宣王问群臣:“听说北方诸侯都特别害怕楚令尹昭奚恤,真有这样的事情吗?”江乙立马解围说道:“那是因为他们害怕楚国的实力,所以才惧怕昭奚恤。”就这样江乙给昭奚恤解围。
【启发】
有时候说别人坏话,做坏人并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这是在保护自己也在保护别人,更重要的是在权谋里面是平衡各方利益。有些事情,甲乙双方是不方便当面撕破脸皮的,这需要中间人从中调解。
1、做人要学会察言观色,有领导不方便说的话,不方便做的事情,可以帮他们做,帮他们说,这样不仅帮了领导的忙还是可以敲打或保护对自己有价值的人。
2、领导可以利用说别人坏话的人,来故意制衡其他人,从而让自己成为中间人。
3、当事情没办法控制时,可以将替自己说别人坏话,做坏事的人处置掉,以平息和拉拢第三方。这样那么中间人就成为了牺牲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