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一个推荐满分作文的博主,发了一篇所谓好文,我略略看了下,一股熟悉的“八股味”迎面而来,再细细看,更觉熟悉了。让我想到了不久前博物馆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的一次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当时收了约有四五百篇投稿,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撇出约一百来篇佳作,由我最后选出其中的三十篇,分设一等奖和二等奖。我已经离开校园近十年了,不是这次征文,我还真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已经崇尚这种写文方式了。真的,比我那个时候(千禧年初)还要“八股”、“刻板”和“空洞”。最后入围的几十篇文章,说实话,除了一两篇真有惊喜的好文,其他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和小红书博主发的这篇差不多意思。通篇都是华丽的对仗排比,名言警句和经典引用,就像是百度上复制下来的范文一二三。文中有些用词像是临时从词典里借过来的,与文章其他部分的风格不搭。竟篇篇如此。
这不禁让我又泛起一种熟悉的感觉,那就是公考。前段时间在网上有个流行的段子是这么说的:天天社会上流传的文章都是“五个领导只有四杯水该怎么办”“电梯里同时进入刚离任和新来的领导该怎么打招呼?”高端人才怎么留得住呢?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什么样的民众思想基础配什么样的人才。公考文拆解和套路分析近年来随着公考热火的很,一时间《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政治文章又被拿来当范文例文给一众考生膜拜,年轻一代还未学会写文章就已先入套路。看看现在体制内的“垃圾文学”、“报告文学”浪费了多少纸,通篇下来,可以保证没有一句有用的话。这不禁又让人联想起集中国教育特征之典型的语文考试、阅读理解,从不教人好好说话,好好写文。
真是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在一个不鼓励思辨、不鼓励批判性思维、不鼓励“浪费时间”观察生活、提问、闲聊的文化里,在一个极端功利导向的环境里,所谓的“文化输出”是那么浅薄无力,一戳就破。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这样的文章里没有一点影子,全是对成人、对模式、对政治的模仿,依葫芦画瓢。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写文是自由的,我仍认为在好的文笔之前,应该是内容、情感的深透。朴实的文字一样写的出好文。文笔大概是100%输入的10%自然流露,而不是10%输入的20%奋力展现。有些用力过猛,文字和功力不匹配的文章真是让人读着难受。
希望社会上不要再流传这些文章了,不要为它摇旗呐喊,如今的孩子们已然被拔苗助长的应试教育、畸形内卷的学业竞争还有超长待机使人钝化的网课给折磨的不剩半点灵气了,没有户外锻炼,没有精神家园。莫要再让这些僵化思想的垃圾文字再锈蚀了他们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