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林徽因的两篇小说。
第一篇名字是《窘》。内容是讲北京某学校一个叫维杉的老师,暑假放假百无聊赖,到同事少朗的家里消遣时光,遇到了同事的儿子和17岁的女儿。在活泼、阳光的青年面前,34岁的维杉虽然以长辈自居,被孩子们成为“叔叔”,但这个身份让他感到窘迫和不自在。
在家里接触之后,维杉逐渐喜欢上了芝,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在被少朗发现后,不得不离开了北京。
有人说林徽因的这篇小说的原型就是徐志摩,芝就是她自己。或许,我们从这篇小说里,能读到他们的影子。
第二篇小说名字是《九十九度中》。这是一篇写得很散的小说,篇幅虽然不长,却穿插了五条线,而且画面感极强,就像是在欣赏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
小说以三名挑夫为张家送筵席为开端,先后引出了百无聊赖的卢二爷、为老太太过寿的张宅、为了讨债打架被抓起来的卢二爷的司机,以及二十五的阿淑的婚事。几条线相互交叉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为建筑大师的林徽因在这里,采用了现代建筑的“打散重构”的结构方式,把每一件事都打散,穿插在另一个事件中,看似不相干,实则又都有关系。
通过不断交错切换的画面,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两类人迥然不同的命运:作为底层社会的劳动人民代表的挑夫、车夫、丫环,他们的命运就是病死、坐牢、挨饿:作为富贵人家的代表的卢二爷、张老太太、阿淑,他们的生活空虚无聊、奢侈浮华,但又摆脱不了传统规矩的束缚。
两篇小说语言明快跳跃,简洁清新,文笔细腻诙谐,内容新颖,写法独特,著名批评家李健吾认为其是“最富有现代性”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