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疏解
情境注解
大眼镜:复习一下上回背的《三字经》。
小耳朵。好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大眼镜:小耳朵,接着来背《三字经》。
小耳朵: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大眼镜:太好了。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小耳朵:水火木金土,这是“五行”。
大眼镜:你说的没错。你还有不理解的吗?
小耳朵:什么是“十干”“十二支”呢?
大眼镜:“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经典新学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意思是说:
所说的“水、火、木、金、土”,这叫作“五行”。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语言逻辑
这八句与上文仍是并列关系。这八句的总领句还是“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语言组织上很巧妙。“四时”“四方”因为都是四个字,所以可以像“曰春夏,曰秋冬”一样说得很工整,但是“五行”是五个字了,所以,说成“曰水火,木金土”,这样的处理是很巧妙的。前两句说了“五行”,后两句紧承前两句说了“五行”的特点。接着“十干”“十二支”又是并列关系。
这八句里面,讲到了“五行”“十干”“十二支”,在文字处理安排上较为巧妙。
经典启示
1、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胜,来源于运数。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2、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3、“五行”“十干”“十二支”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取其精华——学习较为科学的东西,弃其糟粕——摒弃迷信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