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一个背影,我决定离开北京
2017年的11月5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天。像往常一样,6点30分在睡梦中被闹钟叫醒,简单的洗漱,和同租的同事骑着共享单车到地铁站,顺便在站口买个煎饼果子当早点,小摊师傅是河南的,因我常常来买,他与我很熟了。穿过进站的洪洪人流,也顺便利用这个时间吃完了煎饼果子,走上了号称北京最堵的地铁13号线,回龙观—西直门方向。
下地铁,到公司,上班。中午,到附近的小饭店吃一份盖浇饭。下午下班,坐地铁回家,也许不应该叫家,只是一个挤了三个人的40平米的房屋。地铁上,想着另外两个人有事都不回去,自己一个人,索性去超市买两包泡面回去吃吧!
在超市门口,看到了一个身影,麻木了一天的我浑身一颤,顿时眼眶湿润了。她60岁出头,头发白了一大半,一身黑色羽绒服,很旧了很老的款式,走路很慢,仿佛是每迈出一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手里提着买菜用的提兜,一步一步向超市走去。是啊,在看到她背影的一刹那,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竟然是那么像,我也快一年没回过家了,有些时候,我甚至都认为自己已经记不起来母亲的身影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跟着她走进了超市。
她首先走到了卖菜的地方,在一堆西红柿跟前仔细地挑选着,似乎是眼花看不清,每个西红柿她都要看好久,又到了买鸡蛋的地方,认真盯着价格看了一会,慢慢地挑了十几个鸡蛋。后来,到了卖面条的地方,小声问道:“你好,我想要些宽面条,请问还有吗?”售货员头也不抬,冷冷地说了声没有,她有些沮丧,欲言又止,慢慢地走开了。看到这一幕,我在心里想,像她这个岁数,一般会吃比较细的面条吧,因为比较好消化,现在买宽的,也许是因为家里的孩子喜欢吃吧!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每次我考试考到班里的前几名,母亲总会问我想吃什么,我总会自豪地说:“我要吃西红柿鸡蛋面,宽条的。”母亲总会为我做一大碗香喷喷的面条,还把鸡蛋都夹到我碗里,说:“多吃鸡蛋聪明,以后考一个好大学”。
正当我陷入童年的记忆中时,她已经快走到收银台了,我急忙随便买了两包方便面,排在了她身后。在结账时候,让我气愤的一幕出现了,由于她的听力不太好,收银员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化着精致的妆,姑娘说了两遍多少钱,她都没有听太清,第三遍,那个姑娘大声对她吼了一句,吼完之后嘴里还喋喋不休。她这次听清楚了,紧张地从兜里把钱取出来,毕恭毕敬地递给那个姑娘,然后就迈着有些沉重的步子,向门口走去。那个姑娘还在发牢骚:“啥都听不到,聋子似的还出来买什么东西。”我顿时愤怒到了极点,把泡面摔到了收银台上,对着那个此刻让我感觉非常丑陋的姑娘说:“你这样的人,早晚会遭报应的。”然后快步向门口走去,一直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夜色里,这一刻,我已热泪盈眶。
是啊,这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一个平凡的下岗工人,生育了我,用自己的双手将我养大。下岗之后,母亲就推着一辆小车,自己烙饼卖,我永远记得一个场景,炎炎夏日,在接近40度的高温天气下,母亲一个人在炉子前烙饼,衣服也都汗水湿透了,就这样,我读完了初中、高中,高考时考了全县第二名,进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我也成为了家里的骄傲,每次回家,走到哪,母亲总喜欢带着我一起,逢人就说:“这是我儿子,现在在北京上班呢”,她脸上写满了骄傲,能够让她感觉骄傲,也是我最幸福的事。
可是,这一刻,望着北京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我感觉无比地压抑和沉痛,感觉到无尽的空虚,我想,我该离开北京了。
我该离开北京了。我不愿每天只能在电话里对父母嘘寒问暖;我不愿作为家中独子的我每年回家只有那区区可数的十多天;我不愿每个夜晚,万家灯火、全家团圆的时候父母只能盯着电视发呆;我不愿我不在家时候他们的餐桌上永远都是那单调的土豆白菜;我不愿父母坐在公园里,看到和我像的孩子就会发呆似的看很久;我不愿父母这么大的年纪还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为我在北京买房而发愁;我也不愿看到父母没事就望着小区门口那期待的眼神;我也不愿再看到母亲晕倒了,躺在医院等着手术时候,我碰巧打电话回去,还怕我担心,瞒着我说家里一切都好;所有这一切,我都不愿再发生。
我该离开北京了。回到家乡去,陪着母亲一起买菜做饭,吃饭时候陪父亲喝一杯;晚上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像小时候他们教我用筷子那样,教给他们用智能手机;在他们脆弱需要我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说一声:“爸妈放心吧,有儿子在”。
是啊,我该离开北京了。
11月6日上午,我递交了辞职报告,下午,买了返乡的列车。11月7日上午,推开家门,看着父母欣喜的目光,我平静地说:爸妈,我回来了。”
告别了,北京,我将在我的家乡寻找我的诗与远方了。我想,也许,我已经找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