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万物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万物

作者: 刘俊果日知录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06:5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万物

    【题记】

    本讲将整合《道德经》9个章节内容,结合一些典籍,讲述大道演化天、地、人、万物的过程。

    本章老子指出大道演化混沌元氣,阴阳未分,尚为一体,是为一;阴阳分离,浊阴凝聚为地,清阳上升为天,是为二;阴阳交通为冲和之氣,是为三;从冲氣之中演化出万物,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正文】

    道生一①

    一生二②

    二生三③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穀④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

    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⑤

    【保存微学卡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①一:混沌元氣,也为太极。

    ②二:阴阳二氣,也为天地。

    ③三:阴阳交融产生的冲和之氣。

    ④穀:就是五谷、百谷,粮食作物的总称。

    ⑤父:通甫,开始。

    【直译】 

    道生出了混沌元氣

    混沌元氣分离,生出天地

    天地之氣和合生出冲氣

    冲氣演化出万物

    万物都具备了阴阳的属性,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

    交融为冲氣,把阴阳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人们讨厌的东西,

    无非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们把孤、寡、不穀作为称呼

    所以,万物

    有时候,减少了反而是增加

    有时候,增加了反而是减少

    人们所教导的

    我也用来教导他人:

    强横而不柔弱的人,得不到善终

    我要把这个成语,用来作为教导人们的开始

    【绎读】

    道生一:道生出了混沌元氣。

    大道生出混沌元氣,浑然一体的氣。

    一:一是什么?《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这里说的是,道因为一而被认识。假如没有一,也就认识不到道。

    回顾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是将道与一混在一起谈。

    而04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就触及到了大道的本体。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总之,一,就是生成天地的那个混沌元氣。在文化传统之中,也称之为“太极”。

    既然有太极,也就有无极。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即为:“无极而太极”。可见,无极也就是大道;太极为一。

    不难有这样的思维,既然太极(混沌)可谓1,那无极(虚空大道)可谓0,从0~1之间应该有无数个数才对。落到大道演化混沌元氣,这中间过程如何呢?

    汉代《易纬·乾凿度》如此描述:“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在传统中,浑沦也是混沌的意思。

    这里可贵的是,《易纬·乾凿度》把大道到浑沦的这个演化过程做了4个阶段性的描述,而不是从无极直接一步到太极,其中也初步具备了万物形质之初始;也因此开始理解,虚无大道生成天地人万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逐渐从形而上的“虚无大道”降到形而下的有形有质的万物层面。

    应该说,《道德经》是混沌元氣演化万物,也就是“元氣论”的发端;但是因为《道德经》是类似“道学概论”这样一本书,也因为是历史上我们能见到的第一本较为全面完善的论述大道的经典,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可以理解老子留下了很多空白的地方,可由后人予以填写、补充、完善。

    一生二:混沌元氣分离,生出天地。

    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混沌元氣的运动之中,在返观感知之中,原本相对均匀的混沌元氣开始发生变化,有清的、活泼的氣,为阳;也有浊的,相对安静的氣,为阴;这就是氣的阴阳。阴阳二氣因为性状相反,也就有种相互的吸引交融,从而在混沌之中就已经孕育了万物的甫始状态,也就是“其中有物”、“众甫之状”等;最终,从混沌元氣分离出阴阳二氣,清阳上升为天,浊阴凝聚为地。

    传统典籍对天地形成过程的解读都大同小异,如《淮南子·天文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所以,二是阴阳,但也可以说,二,就是天地。天地乃阴阳之大象也。

    二生三:天地之氣和合生出冲氣。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两者相合,产生冲氣,也就是第三种氣,或第三者。

    三生万物:冲氣演化出万物。

    从冲和之氣之中产生万物。

    参考《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具备了阴阳的属性,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

    万物之中也还有阴阳两种氣。

    冲氣以为和:交融为冲氣,把阴阳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和氣。

    下面这段疑为别章错简而出。其实放在这里也是说得通的。因为,三生万物之後,万物如何损益?

    人之所恶:人们讨厌的东西。

    唯孤寡不穀:无非是孤、寡、不穀。

    就是孤、寡,还有不穀。

    孤:是从小失去父亲。《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引申之,凡单独皆是孤。总之,孤,象征不好的事情。如:孤单,孤独,孤家寡人等等。孤儿是不幸的,谁都不愿意,所以侯王自称孤、孤家,自谦自抑,表示谦卑之意。

    寡:少。如《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系辞》:吉人之辞寡。

    少是不好的事情,所以王侯用来谦称,如《礼·曲礼》:诸侯自称曰寡人。《论语》称诸异邦曰寡小君,皆言寡德也。也就是说,侯王自称寡,是说自己寡德。

    不穀:穀,就是五穀、百穀,各种粮食作物的总称。穀养育百姓,也有善的意思;不穀,就是不善。不穀,也可能就是庄稼没有收成。这当然是不好的事情,因此不善,也能说通。后来穀简化成谷,跟山谷的谷混了,就容易造成误解,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按照穀来理解就各种不对。所以要注意到穀和谷不是一个字。这里专门写成穀,以示区分。

    而王公以为称:而王公们把孤、寡、不穀作为称呼。

    但是王公却用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表示谦下,我是无德之人啊。但是为什么他们这么称呼自己呢?这是侯王的自谦,侯王心态一低,百姓心里就服氣了,就好管理了。

    故物:所以,万物。

    所以物。

    或损之而益:有时候,减少了反而是增加。

    这里的意思是,侯王谦下自损,结果受益了,所以,有时候减损,却增加了;联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或益之而损:有时候,增加了反而是减少。

    有时候增加,却损失了。联想,益生曰祥。这里的祥,是灾难的意思。意思是太养生,看重身体,也不好,结果损失了。

    人之所教:人们所教导的。

    人们用来教导我的。

    我亦教之:我也用来教导他人。

    我也用来教导大家。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横而不柔弱的人,得不到善终。

    强硬的,强暴的,会死的不好。

    吾将以为教父:我要把这个成语,用来作为教导人们的开始。

    我将这句话作为教导的第一条。意思是,柔弱是最重要的。

    这一段,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抽象出,损、益的道理,进而暗喻柔弱的重要性。结合“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当时民间的俗话或者成语,老子借此讲“谦下柔弱”的重要。

    【旁通】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万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qu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