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在一九五四年,母亲是个苦命的人。在母亲六岁时,姥姥便因病去世,幼年丧母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大不幸。
在母亲八岁时,因为姥爷要再婚,母亲便被她外婆接到北京与其一起生活,不知什么原因也没让母亲上学,因此母亲不识字。在北京生活了五年,母亲十三岁时也就是六七年,母亲因为户口问题又回到了姥爷身边。那时姥爷已经再婚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便有了继母,听母亲说她的继母对她也不是很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孩子大都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就结婚成家,母亲也不例外,十七岁时就嫁给了父亲。父亲母亲结婚一年多便有了姐姐,不幸的是姐姐还不到一岁时,奶奶就因为脑出血离开了人世。
从那时开始,我们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母亲在操持。姐姐出生后,又相继有了我和两个弟弟。母亲曾告诉我,有了我以后爷爷不高兴,在外边说“又添了个二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也不足为奇,好在我下边是两个弟弟,不然母亲后来的生活不知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家里并不富裕,父亲是村办小学的民办教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一个月只有四几十块钱的工资,我们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开销,全靠地里的农作物收成来供给。由于父亲白天的时间要以学校为主,爷爷年龄大了,我们姐弟四个都在年幼时期,母亲便成了家里家外的主劳力。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虽然没有文化,但做什么都能做到很好。在我们村里,不论我家种的什么,相对的都比周围邻居收成要好。同时,母亲还做得一手好菜,吃过母亲做得饭的邻居和亲戚,经常夸赞母亲的厨艺好。
时间总是太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姐弟四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按理来说,父亲母亲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可是,我的两个弟弟因为多种因素,都没能脱离农业生活。现如今,大弟弟家还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孩和一个三周岁的男孩,虽然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但还想着能帮忙看孩子就尽力去帮。可是,弟妹却不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和她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产生误会。
去年二月份的一天,大弟妹去村里的大棚户打零工。早晨五点多,就把刚满周岁的孩子送给母亲照看,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家。可想而知,第一次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的小孩,中间会经历多少次哭闹。那天,母亲非常心疼孩子,弟妹回来就劝说到:“三杰(大弟妹),孩子现在忒小,你去挣钱行,别去这么长时间,咱若是因为挣钱把孩子熬病了,不值!”没想到,弟妹并不能领会母亲的真实想法,而自以为母亲不愿意给她看孩子,母亲自己找的说辞。随之而来,就和母亲生了一场大气。
相比大弟弟家的情况,小弟弟家的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且都上的县里的住宿学校,父亲母亲在周一及周五负责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当时,小弟弟因为不愿意再以农为生,便自己在网上找了个外地的工作。哪承想,弟弟走了几天后,母亲给弟弟打了个电话后,她感觉小弟弟的情绪不好,接着母亲就心乱如麻。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你妈撑不了了,要买票去看二鹏(小弟弟)”。于是,我又费劲心力的一边劝说母亲,一边联系小弟弟让他给母亲回电话,等小弟弟与母亲通完电话说明情况后,这才安抚了母亲牵肠挂肚的心。
母亲总是这样,今天想着这个孩子的事,明天又操心那个孩子的事,对于孩子们她总是有操不完的心。我想对母亲说,您对我们这个家对我们姐弟,已经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几十年,岁月见证了您对我们姐弟的呵护与操劳,您对我们的爱已深深埋藏在我们心间。大半生的辛苦,已经使您背驼腰弯,使您的腿因膝盖病变而经常疼痛,您的身体已不容许您再不辞辛劳。
母亲,如今我们姐弟已经成家立业,也到了该为自己及家庭负责的年龄。母亲,女儿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您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把对儿女及孙辈的牵念之情转换成对自己的爱,早日放下对我们的操劳之心,安心享受您和父亲的晚年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