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因为工作交接耽误公司班车,就用某滴APP打车回家,看到某滴推送的夏日清凉优惠券,就顺手点开,还是老套路要下载一些贷款软件才能享受更多的打车优惠,就退出去了。
想想平时生活中,点外卖时,想领一张外卖券,发现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想在文档里码点字,不小心点进了借钱页面……现在几乎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基本都能看到借款入口。

着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于提前消费、分期消费,习惯于使用各种信用卡分期业务,消费金融市场巨大。
打开一款APP,就可能会看到信贷信息,零利息、低利率等,这些承诺就像是“潘多拉”魔盒,充满吸引力却也风险重重。作为消费者,随意借贷必然会暴露个人信息,而且还容易产生“冲动消费”,最终陷入还款困境,甚至影响征信。

此外,无序信贷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可能会增加居民杠杆率上升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从生存型消费开始转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更需要规范发展。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当务之急是要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对花式放贷APP进行整治,真正将规定落到实处。此外,行业要加强自律,手机平台也要承担起责任,消费者更应该理性借贷,多措并举共同打造良好的信贷消费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