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眼中的文学(二)

我眼中的文学(二)

作者: 青柯_文字信仰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20:29 被阅读0次

            (上一次讨论了文学的三种类别之后,我隐隐觉得心里没底,毕竟好久没有看相关的理论书籍,于是之后一天在图书馆泡了一天,看了两本论文学的书,一本是北大出版社傅道彬写的《文学是什么》,另一本是老舍关于文学概论的讲义,前一本书从哲学和理论的角度阐述的较多,较为枯燥,讨论性质大于判断,而后一本书可谓老舍对文学的精辟之谈,引例丰富,到处可见其真知灼见,由于书不在身边,就暂且只对记下的几个要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为什么”向来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文学是什么》里面,作者援引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论点,把“诗”推向一种和真理具有同等高度的地位,认为诗性是人生来即有的本能。这个观点我倒觉得更像是从文者对文学(即前文中的“诗”)一种从根本上的辩护,我支持这个观点,但是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后天保留诗性,或者也可以说,诗性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后天的培养,文学的确需要天才,需要灵感和感觉,但这不代表天生的诗性便足以指引人走入文学的殿堂,拿我自己举例,小时候外婆带我出门散步,就教我念唐诗,三字经;父亲虽然平时工作忙,半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但他每次回来,都会把本想留在家看电视的我捎上,去新华书店买书,一买就是好几十,厚厚的几本垒在桌上,只能硬着头皮啃;母亲带我出去玩,总是要求我必须玩后写感想,还有字数要求,不允许流水账……这些都是一点一滴的培养和灌溉,我深知自己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甚是幸运,同时我也目睹一些同龄人,他们早早地抛下书本,一心向玩,或者陷入对物质和金钱的崇拜。当然这并不是说我高人一等,人各有志,但是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诗性并谈不上是人的本性,它需要后天环境的栽培,而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无用的物质,而只依赖一点点可怜的微信公号和头条新闻来填补精神的空虚。文学,向来都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当然,这样说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对于钟爱文学的人,文学就是必需品,而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大众普遍不需要文学了?或者说,为什么他们只需要一些低级的言情小说和玄幻小说就足以聊慰自身?文学落入如今大众鲜有问津的尴尬境地,当然不能仅仅归咎于科技的发明,而是要去反思,文学和大众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光靠一些空洞的口号和辩护是无法真正解释这些现象的。而这也暴露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们到底是出于什么,需要文学?恐怕绝大部分还是出于消遣,或者是出于一种“阅历”的需求(这也解释了为何各种畅销书、“现象书”大行其道的原因)。而对真正喜欢文学的人,他们可能出于一种共鸣的寻求,出于一种好奇和好玩之心,或者是出于对艺术创作的热情等等。这样看来,对大多数人而言,文学从根本上就具有被替代的危险,再加上科技的变革导致物质和信息的急剧膨胀、娱乐风气下的大众狂欢、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剧等等,这样一来,传统文学的式微几乎是一种必然。至于怎么做,我认为还是要靠新一代的青年作家们,真正代表主流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再像传统的文学杂志里,永远都是五六十年代的知青下乡和农村里的刘二爷许三姑。而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娱乐和游戏终究无法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最终人们会达到一种平衡,传统和先进的元素融入生活,成为一个人品味的表现。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文字信仰”,欢迎关注和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文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t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