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我》第三部分关于家庭。
这一部分中提到了妈妈对孩子的责任,提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提到了家庭教育。
其中的一些观点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认知。
1.所有的痛苦随着孩子的到来烟消云散。
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而鸡飞狗跳,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态才能感受到孩子带来的全是快乐呢?
梅耶是专门研究营养学的,对于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饮食结构问题她是专家。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妈妈的心愿,除了饮食,在照顾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让妈妈焦虑的事情。
真的永远都能快乐吗?
2.比陪伴更重要的
工作还是照顾孩子?这是每一个妈妈都难以权衡的事情。因此有多少母亲常常纠结焦虑无助,怎样才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自己的孩子呢?
制定一个与工作相适应的计划,与其因为放弃工作而怨天尤人,不如让孩子们看到可以拥有怎样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相应的计划,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是最有效的教育,行动往往比无效的陪伴更有力量。
这里有一种传承,梅耶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
父母一直都没有放弃工作,她和姐妹们也都是在独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她从来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因为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应该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同时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哦,原来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过程,有这么多好处啊。
过度的陪伴或许是对孩子们过度保护,剥夺了他学会独立的机会。
有一位职场的母亲对孩子们来说有太多好处了。
3.不必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吗?
梅耶的三个孩子分别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老大埃隆喜欢制造电动汽车,老二金博尔喜欢在学校建造水果园和蔬菜园,小女儿托斯卡则喜欢娱乐公司同时制作和导演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
他们不需要参加高考吗?他们没有考大学的压力吗?你会说他们是不务正业吗?
梅耶说看到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反思,我们是否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成长?是否按照习惯把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强加到孩子身上?是否从来都不考虑孩子究竟喜欢什么?
再次反思,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能接触到的兴趣爱好究竟还有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是否太过单一了。
金博尔曾这样评论梅耶:“我的母亲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指路明灯。”
我们有多少母亲花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最后换来的是孩子的不理解,甚至叛逆。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呢?
老大埃隆喜欢摆弄电子游戏,她全力支持,同时还把儿子搞的一个游戏投稿给电脑杂志。
她说孩子们在12岁时所热爱的事物都是那样有意义。
12岁,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感兴趣的事情。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自己形成的,还是教育的力量,还是环境的力量呢?
看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无论入学还是求职,都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准备所有的文件,因为他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父母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就可以了。
独立性,责任感,那些被指责为啃老族的年轻人,那些被指责为“侏儒”的成年人,是否就是当父母的自己成就的呢?
4.永远可以重新开始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重新开始。重新开始需要勇气,也需要计划。
重新开始需要走出去,参加活动,参加聚会,在不同的场合主动与友善的人打招呼,如果确实无法融入一个圈子,便果断离开,杜绝无效社交。
开办自己的诊所,需要利用人际关系来发展事业,但新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周边全部是陌生人,需要自己走出去重新开始。
演讲,做发言人,进行媒体曝光等等都属于行动的一部分。无论怎么做都比孤单地等待有效的多。
重新开始,最有力的方法是努力帮助别人取得成功。帮助别人是最有效的帮助自己的方法。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切实可行的金句。
换个地方生活,换个城市生活,换个国家生活,这需要多大的挑战啊?
接纳,所有生活中的不平等,所有生活中的苦难,所有生活中的挑战。
接纳,孩子们所有的兴趣,接纳孩子们所有的选择,生活赐予自己的一切。
能吗?不是天方夜谭吗?
心怀对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的感激之情会让你幸福满满。
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学会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那里寻求支持。
这样的支持基于不怨天尤人,基于相信自身的能力,基于相信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美好。
关于孩子们的成长,关于自己个人的成长,很多观点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
把这些点点滴滴重新收拢在一起思考判断,我们是否砍掉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翅膀呢?
我们是否看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翅膀呢?
我们是否讲道理太多而行动太少了?
我们是否身上的光不够明亮,难以给孩子们指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