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 健 | 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读毛国聪的《镜子背后的

黄 健 | 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读毛国聪的《镜子背后的

作者: 散文诗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2:18 被阅读0次

    当当网、京东、文轩网、亚马逊、新华书店等均有售。


    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

    ——读毛国聪的《镜子背后的女人》

    黄 健

      


       

    岁月可以流逝,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曾说:“有回忆才是完美人生”。是的,回忆不仅可以展示逝去的年华岁月,让它重现往日的种种场景,而且更重要的则是可以丰富人生,让记忆在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当中,也让生命重放异彩,使之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代代相传,直到永远。因为回忆并不是要将时间倒流,而是要将铭记在心中那不可磨灭的人生际遇与感触,通过记忆而重新被勾勒和展示出来,在让人在牢记的同时,也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永恒的定格,成为人生的一道永恒的风景。

    读完毛国聪先生的长篇小说《镜子背后的女人》,我在难以释怀的同时,脑海也一直在琢磨,小说题目中所提到的“镜子”究竟具有什么含义?它与背后的女人又有什么关系?尽管这不是一部悬疑小说,但从作者所展示的那个已经逝去,却又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段苦痛经历的时光,所叙述的传奇故事,所刻画的各式各样人物,所描写的各种复杂关系,其背后却都深刻地寓意着他对人生所作的诸多思考。这种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如同他在后记中说的那样:“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往往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短暂的一生不是被腰斩,而是像打碎的玻璃,许多人忍着疼痛,一直在满地玻璃渣中寻找自己。一粒玻璃渣映照的永远只是世界的微小部分。我没有给读者一面完整的镜子,我将镜子切割成无数的多棱镜、哈哈镜、显微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映照出我们真实的心灵世界,映照出世界的真实面目。”用镜子去映照真实的心灵世界,映照世界的真实面目,或许就是镜子的真正的功能。它既是工具、方式、方法,又是目的、意图、结果。如果说在人们通常的认识印象中,镜子只是对客观世界一种单纯的机械反映,然而,在作者那里,它却是对心灵的一种探寻,是对意义的一种建构,对真实的一种追求。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根本无法想象的天灾,破坏力极其巨大,给无数的人,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然而,它却又不仅仅只是带来物质层面的灾难,也不仅仅只是对现实家园的摧毁,而且是更像一面镜子,将灾难中的人世间各种景象得以清晰的展示,让人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世间的“庐山真面目”,从中引发的则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心灵家园的重建。显然,毛国聪先生这篇长篇小说的构思和寓意,就是要透过这种灾难的表象而深入到其里,展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涵义。于是,人们在小说里看到是男主人公亲历那场大地震前后的一段自我救赎,特别是由于一个女人的出现,所引发的是邝放那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的一次心灵的“地震”:各种光怪陆离的世相,各个走马登场的人物,以及交织在其中的不同故事,不同纠葛,不同感受,都在他的面前不断晃动,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还是家庭的支离破碎,或者是引发亲情友情的冲击,林林总总,五彩缤纷,都被大地震的突如其来而震出原形,让人不得不去直面正视原有的一切,也不得不去思考现实的遭遇和展开对未来的企盼,同时更重要的也是要在这当中,去认真地面来自爱与恨、生与死的考验,就像小说一开头写邝放所面对的和所体悟的境况那样:

    当天晚上,他在办公室里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幅没有落款没盖印章的毛笔字:体味人生。并精心装裱后挂在墙上。从此以后,他逐渐练就了一身委蛇般的闪避功夫,躲饭局,躲麻将纸牌,躲交往应酬,躲那些与他鼻子不合的人和事。他沉默寡言,守口如瓶,把自己刻意藏在肚子里。他既不推崇沉默的价值,也不害怕“一出声便俗”,而是担心一说话就把自己放出来。在不得不出现的场合,他宁愿默默无闻地躲在角落阴影里。他希望别人对他视而不见,最好是根本看不见他。

    “躲”,看似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和行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面对着人世间的勾心斗角,芸芸众生的灵魂堕落,“躲”,又何尝不是深潜在世相背后的另一种审视和思考呢?就像镜子可以照出一切原形一样,“躲”的背后又何尝不是用另一种视角,或者是借助镜子的“第三只眼睛”,来观看大千世界,来深度反省和体味人生的本真意义,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呢?就整篇小说的寓意来看,读完之后,掩卷而思,就不难发现作者通过记忆而展示的那个充满欲望的广都,无论是震前,还是震后,实际上都是人世间各种世相粉墨登场的大舞台,在演绎着灾难给人带来身心伤痛的同时,也将世相的人性贪婪,欲望的尔虞我诈,博弈的勾心斗角……展示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作者对此所作的一种透彻的灵魂审视与省思,如同孙侃先生在为这部小说作序时所指出的那样:“《镜子背后的女人》集中了众多吸引眼球的叙述元素:灵魂的镜子,忘情男女,大地震,官场沉浮,困兽犹斗,生死拷问,神秘的失踪,没有结果的苦苦搜寻……各具亮点和叙述价值的故事点巧妙组合,反复衍生,这座名曰广都的城市里由此上演一场场好看的大戏,淫邪与激情,梦幻与现实,坚守与退却,争夺与放弃,环环紧扣的故事终于在大地震猝然发生时登上巅峰”。人们常说,灾难总是给人以最好的反思和反省。因为生命在灾难,特别是在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大灾难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渺小,所以,它也就更是能够让人通过对灾难的省思,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对生命意义的最深层次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国聪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把人在灾难前后的各种世相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现实反映,而且更是一场人生哲学的对话,一次人性深度的发掘。

    在描绘广都——这个浓缩了震前震后的社会和人生景观当中,作者还将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一种带有“原罪”意识的省思,其真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灵魂的救赎,这就是小说所展开的对主人公邝放的精心刻画,在展示他不落世俗一面的同时,也同样展示出他从欲而流的另一面。我想,这是人性最真实的景观。如果说人性各种矛盾的混合体,那么,这也如同鲁迅所说的那样,善恶并举,乃是人性的特质。在这个层面上对人性的省思,也就必然会带有一种“原罪”意识的省思,而且也只有这种性质的省思,才会将人性最为隐秘的元素揭示出来,接受灵魂的审视,完成灵魂的救赎,像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那样,狂人在揭示出“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书”的“字缝”里,发现“吃人”二字中,在认识到“吃人”社会的本质同时,也同样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自己也是“吃人者”的兄弟,或许也在不经意中“吃人”。所以,鲁迅从未将“狂人”(或者说就是他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看作是“举世皆浊,为我独清”的“旁观者”、“局外人”,而是连同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一切,都进行了深刻的省思,从而最终在省思中完成自我的救赎,灵魂的救赎,获得对今后世上“容不得吃人的人”的理想社会的价值认识与建构。毛国聪的这部小说在描写邝放的省思中,也同样带有这种“原罪”省思色彩。例如,在写他仕途上游离于广都的权力中心时,时常无奈地强装着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但在内心里却仍然渴望登上权力中心的强烈欲望。即便是在爱情上,他自认为深爱妻子,但面对着诱惑,又时常地克制不住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恋欲望。如何摆脱这种人性矛盾的煎熬,实际上也就成为他自我救赎的难题。不言而喻,这种真实地展现人性矛盾的省思,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扬善抑恶”的道德命题和伦理诉求,而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惨淡的人生”的“原罪”省思。无论是在高度上,或者说是在深度上,在广度上,都显示出作者的省思力度。

    记忆、省思、探寻、建构……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创作的意识聚焦点。它将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化作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从而在精神的层面上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省思灾难的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形成了我们民族省思灾难的优良传统。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在谈到“集体无意识”的特点时说:“这是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陌生的东西,它仿佛来自人类史前时代的深渊,又仿佛来光明与黑暗对照的超人世界。这是一种超越了人类理解力的原始经验……这种经验的价值和力量来自它的无限强大,它从永恒的深渊中崛起,显得陌生、阴冷、多面、超凡、怪异。它是永恒的混沌中一个奇特的样本。”如果说省思是人的本能,或是说是天性,那么,毛国聪先生的这种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也就赋予了这种本能、这种天性以一种更高级的理性自觉,并从中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揭示出生命的本真。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欲购此书,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 健 | 源自记忆深处的省思——读毛国聪的《镜子背后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t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