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42】幼儿园亲子阅读之《弄丢了壳的小乌龟》

【642】幼儿园亲子阅读之《弄丢了壳的小乌龟》

作者: 登登一君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20:52 被阅读0次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42天。


    你们家的小朋友东西有丢三落四,找也找不到的情况吗?感觉就跟失忆了一样,但其实人家小孩的记性好得很。就像《弄丢了壳的小乌龟》中的小乌龟一样。

    故事中一只乌龟居然把壳给丢了,这么关键的东西都能丢,而且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像不像小朋友丢三落四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想不起来了,他们也很努力地想过。那孩子为什么会丢三落四呢?

    原因一,孩子的“心不在焉”。孩子关注的和大人不一样,孩子关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关注在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上,所以当孩子对丢了的那个物品心不在焉的时候,说明他正在对另一件事极其上心。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大多是这样,“丢三落四”是这个阶段孩子正常的特点,因为在生命早期,孩子的注意更多是无意注意:不需要付出,意志上的努力的那种注意。

    这个阶段只有那些特征非常强烈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临近三岁的时候孩子的注意越来越多地向有意注意发展,也就是可以投入更多的意志力,但依然还是限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所以那些需要孩子保存好的东西,其实并不在孩子的注意范围内。这些物品被动地待在原地,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投入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当然没办法把关注放在这些物品上了。

    要孩子持续关注一个物品,在不在原地,有没有保存好,其实是需要孩子很大的意志力投入的,也就是需要有意注意。一般来说,有意注意的发展需要到孩子十一二岁,才能发展到基本成熟的阶段。

    原因二,孩子管理自己的物品时缺少技巧和指引。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将物品分类整理好、收纳好?这样取用的时候可以顺利一些。是否在每一次使用完之后,可以提醒孩子将物品放回原处?

    原因三,孩子对于自己的物品从来没有自我管理的机会。平常大多是大人帮忙管理整理物品,孩子从来没体验过自己管理不善之后找不到的后果,那么真正等到要自己管理物品了就找不到了。

    书中的小乌龟发现自己丢了壳之后,已经可以想象到爸爸妈妈会怎么说了“你最后一次带着它去哪儿了”,“看过你床底下吗”,“为什么你就不能照看好自己的东西呢”......

    孩子丢了东西之后是很有压力的,面对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理解孩子,不责怪。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提出适龄的要求,并给到孩子一定的协助,贵重物品由父母保管,或者留意看着,适当提醒小物件由孩子自己来管理。

    二是给孩子整理和收纳东西的技巧。有两重要的词:分类、归位。每次我们在拿出物品使用完毕后,需要放回到原处,再开始下一个活动。需要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完成,形成习惯这个需要时间,需要重复,也需要坚持。或者建立一个固定的提醒清单。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孩子想找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总是有迹可循,并且即使是到了外面,也会留意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三是给孩子机会去管理自己的物品。放手可以适当让孩子体会到没有能够好好保管的后果,但是也不故意制造惩罚,父母也做出示范,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四是看到孩子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我们需要看到在孩子心不在焉的背后,孩子是有做出努力的,也需要看见孩子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可以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你都找过了哪些地方”,“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事情的经过,寻找线索,或者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讨论未来可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在丢东西这件事情上,《弄丢了壳的小乌龟》这本绘本不仅让孩子感到共鸣,也会让大人感到共鸣。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就连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时候,任何人看了绘本之后就想啊哈,原来我们都这样,会感到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了。

    《弄丢了壳的小乌龟》作者是澳大利亚的托马斯·拉德克利夫,他的创作初衷是希望借这样一本书的机会,全程站在孩子的视角,不带丝毫说教的意味,却能以幽默诙谐的图画故事,教孩子做事情不要总是丢三落四,以及在弄丢了东西之后,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想办法努力找回。

    我们可以这样与孩子读这本书:一是每一页都给孩子留一些时间观察,文字会引发孩子的观察和思考,每一页中都有很多细节可以去探索和发现。二是发现更多的细节。

    只要我们足够用心和投入,只要我们想办法,结果就会有惊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42】幼儿园亲子阅读之《弄丢了壳的小乌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uw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