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屯门三圣村的往事今生

屯门三圣村的往事今生

作者: 剪刀布头石 | 来源:发表于2023-04-28 12:17 被阅读0次

    初来屯门玩的朋友在我的建议下去了三圣村。他回来后显得很失望,对我说三圣村其实不是一个渔村,而是气派的海鲜酒家!我急急地辩,你一定只从门口的牌坊朝里看了一眼,就匆忙下了结论。其实,如果你行过那些大海鲜档,往里再走深些,就会看到很多停泊在青山湾里的渔船,还是有不少常住水上的艇户。

    青山湾是个天然避风港,很早之前就吸引渔船聚集,所以逐渐在青山湾畔形成了一条村墟,又在附近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三圣庙。所以后来青山湾被改名为三圣村,又经历了填海、建路、拆迁等等变故。七十年代下旬,为了安置上岸生活的渔民,政府在这里兴建了公共屋村,命名为“三圣村”,就是旁边那些居民楼。所以,今天三圣村里住的不是渔民,就是渔民的后代。当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渔村!

    不过,这些关于三圣村的知识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作为一个本地居民,这番讨论激起了我去实地探究的兴趣。我早上出发,打算去看看三圣庙、三圣村,还有那块著名的界石。据说当初建筑青山公路时,工人怎么也无法爆破这块大石头,迷信的人们只好把它供起来,请青山公路绕着走。

    三圣庙建在与现在的三圣村隔一条马路的麒麟岗上。麒麟岗是一座非常迷你的小山丘,山丘下一边是一个停车场,另一边是麒麟公园。那块界石就在麒麟公园里。停车场与公园之间有一条窄窄的铁制阶梯通往山顶的圣庙。这条阶梯也很简易,像是建筑队为干活而搭的那种临时楼梯。虽然这楼梯不太古朴,一走进山岗,四周绿树荫荫,佛旗飘飘,山下的车水马龙也安静下来。靠近入口处的台阶旁插着三面旗,分别写着“儒”、“释”、“道”。旗帜是信徒捐的,署着名。

    没爬几步就到了三圣庙,刚刚好差十分九点。只见圣庙大门紧闭,门口挂了一个“朝九晚五”的牌子。庙宇营业与公司开工一样地有秩序感。

    果真,十分钟之后,一个黑衣和尚出来给我开门了。圣庙非常细小,三个风格迥异的小建筑一字挨着,却供着很多神,观音,太岁,财神,各种大将军等等。我对这些神们了解不多,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最吸引我的是院子里的一棵古老的菠萝蜜树,挂着一颗颗巨大的果实,实在很像佛祖的发髻。我一个人走马观花,没几分钟就看完了。

    下山后我走去麒麟公园看那块石头。石头很好找,前面还立着一块碑。其实这块石头之前坐车常常经过,已经看过无数次,一直好奇的是这碑文上写了些啥。

    这篇没有署名也没有日期的碑文,结构完整,前后呼应,是一个很好的文案。我有点不快好意地猜,当初立碑的主要意图可能是对当时的拆迁工作进行宣传和表彰,毕竟拆迁总是一个有争议、有代价的社会变故。除了歌功颂德,这篇碑文也客观记录了三圣村的历史。我全文抄录如下:

    “青山湾成墟之始,只有蓬茅一二,渔户三五,后有李法文法师发起组织普济会,崇尚儒释道三教真义,并决定兴建三圣庙,于1914年奠基,1921完成。

    嗣时移世易,青山道开阔后,陆路交通已可由青山湾直达九龙及新界各地,本村遂把握屯门水陆交通枢纽,是可称【屯门之门】也。
    由于交通促成地方发展,青山湾便肩负扩展屯门商业之任务,而前任新界民政署长彭德先生更依循麒麟岗上之三圣庙,将青山湾易名为三圣墟。
    近年政府移山填海,将老鼠洲填于陆地相连。屯门现已成为一个重要新市,为差不多五十万人提供住所、工作与康乐设施。于1976年为着建筑一主要公路,三圣墟居民—商人、渔民及村民—均循政府之请将其居所与商店迁往老鼠洲隔邻之新填地。短短数月后,新建之乡村遂代替已拆卸之旧村。
    当地居民之坚毅与勤奋精神显示彼等皆遵循三圣遗教,德业兼顾,为促进地方繁荣安定而努力。谨此芜词,以彰圣哲。
    【 填海之前,岸线所在,以此石为界。】

    碑文中最后提到的界石就立在碑后,深深嵌入地面,紧贴着青山公路,每天看着车来车往,它不说话。

    穿过青山公路,再往东南方向走几步就是三圣海鲜村门坊了。沿着海鲜街,一直往码头里边走,不时碰到渔民们在岸边、码头旁出售渔获。三五条鱼,一两盆虾,摆在地上。他们的规模自然无法与村口的大海鲜档竞争。可能,有一天三圣村的渔船会消失殆尽,只留下气派的海鲜酒家,就像朋友说的那个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屯门三圣村的往事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i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