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视经验积累,善于运用知识

重视经验积累,善于运用知识

作者: Leesper | 来源:发表于2021-06-30 08:58 被阅读0次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毛泽东

    人的认识是一种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认识的能动的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既要善于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为出发点,在吸收有用经验,拒绝无用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自己所特有的经验,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所以善于总结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总结经验并为我所用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要让经验变现,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

    • 什么是经验?经验管理的核心和作用是什么?
    • 怎样积累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 遇到没有条理或者重复性的工作怎么办?
    • 经验整理的原则是什么?怎样建立自己的经验管理体系?
    • 怎样运用经验?怎样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

    这篇文章就来集中回答这些问题。

    一. 如何做好经验积累

    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通过日常实践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因此经验分为两种。自己亲身参加的现实的实践,叫直接经验;从书本学到的或者从他人那里得来的,叫间接经验。经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工作多年,常常是积累经验难,传递经验更难。然后每次遇到问题都从头开始,或者重复犯错。

    如果重新审视一下经验管理,我们会发现经验管理不是简单地对经验进行分类和归档,而且经验管理也不要无差别收集,而要只为运用而收集。因此经验管理的定义,其实是一种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梳理加工存储,最终达到运用和分享的目的的过程。经验管理的核心是为个人和组织创造最大价值。

    那么经验管理的作用是什么呢?经验管理主要有3大作用:一是解决信息零散导致的信息缺失错觉,二是解决信息过多导致的信息过载,三是帮助查漏补缺,形成核心竞争力。”信息缺失错觉“是指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系统化的经验管理体系,那么TA就永远觉得自己存储的经验不够,因为无穷无尽的孤立的知识点没有被串成线,没有产生联系并形成系统。”信息过载“是指学得太多,信息量太大,记不住也不会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要有所取舍,要有明确的经验积累方向,知道什么该重点留意,什么不需要过脑子。”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在同一个方向进行持续的积累的,没有方向,积累是发散的,不聚焦;没有积累,进步就无从谈起。

    因此科学的经验管理通过三步循环模型来实现。首先积累是前提,即用特定的方法记录工作和生活中学到的思维、方法、工具、素材和信息。然后整理是手段,即各种经验经过整理加工放到方便调用的体系中去。最后运用是目的,把经验用起来,用以解决职场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1 生活经验的积累

    卡片法是积累生活经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卡片作为一种存储经验的最小信息单位,可以大幅度降低认知负荷。卡片尊重原始数据,不会擅自修改专业名词和定义;卡片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体量不会太大;卡片有自己的见解,是对输入的再创造和粗加工,有助于对原始信息的加深理解。下面分别举例6种常用的卡片:

    1.1.1 行动卡

    行动卡用来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行动:STAR原则

    原理:

    (1)S背景,也就是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样一件事情的

    (2)T任务,也就是在这件事情里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也可以描述你遇到的困难

    (3)A行动,也就是在这件事情里面,你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也可以是面对困难或障碍,你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R结果,也就是最后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拿到了什么成果

    具体行动:在面试中使用STAR原则阐述过往的工作经历

    出处Ref:IDP课程L6

    1.1.2 思维卡

    记录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观点洞察等,刷新了你的认知:

    思维:教是最好的学

    原有认知:以往我认为,只有具备足够知识,才有资格去教别人;如果自己懂得不够多,不能确保自己理解足够正确,就不要去教别人;教只是属于老师的事情,学习者好好听讲就可以了

    现有认知:《如何优化学习方法》告诉我们:教的过程会加强记忆提取强度,学习效率反而更高

    例子:费曼也曾经介绍过这种学习技巧。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在白纸上写下你对某个概念的解释,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出处Ref:《如何优化学习方法》P10

    1.1.3 灵感卡

    侧重于记录能够给我提供灵感的点子,比如工作或生活中突然产生的想法或点子,不立刻记录的话会转瞬即逝。灵感卡的书写只要简单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即可,重点在于及时记录。也可以记录一下产生灵感时的环境和想法的来源。

    1.1.4 技巧卡

    技巧卡用于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关键词:抗干扰

    技巧:断点记录法,在工作被打断时,快速在便签下记下当时的工作思路及接下来要做的步骤,再记下时间;回到工作上来时,从断点处恢复即可。

    出处Ref:IDP进阶课之行动管理

    1.1.5 金句卡

    收集那些你觉得写得好的文字:

    句子: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作者和出处Ref: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1.1.6 术语卡

    记录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作者特定黑话。积累术语的时候要注意找术语最开始出现的论文或资料,知道谁第一个提出这个术语,这样才能提高独立思考能力,避免被二次加工内容误导。

    术语:全局理解

    定义:帕金斯将二次元方程那些只适用于特定场景的知识称之为「利基理解」与之相反的则是「全局理解」

    理解:「全局理解」具备四个特点:

    第一,它是跟行动关联的;

    第二,它提供了深刻见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艺术、社会等不同世界的运作;

    第三,它能在不同场景下复用;

    第四,它追求真善美,传承人类美德。

    例子:你如何帮助宝宝构建「全局理解」?比如你想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民主“,当孩子与朋友发生冲突时,不要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样,而是模拟民主的过程,父亲、母亲与孩子起商量解决方案;反过来,当父母有矛盾,让孩子来仲裁,这就是「全局理解」的多场景、行动维度。

    出处Ref:《全局学习法》P10

    1.2 工作经验的积累

    相比于使用卡片积累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的积累则是使用ORID模型来进行。ORID模型用于对职场中完整的任务/事件进行结构化经验积累,可以用来指导复盘。模型包含4大要素:客观(Objective)、感受(Reflective)、反思(Interpretive)和行动(Decisional):

    • 客观(Objective):记录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感触到的一切
    • 感受(Reflective):记录你的喜怒哀乐、开心、兴奋、失望、恐惧、难受等等
    • 反思(Interpretive):展开对事实的分析,形成你自己的理解、反思
    • 行动(Decisional):基于事实形成你接下来的打算、下一步的行动

    根据ORID模型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应用模板,可以应对各种场景。ORID模型以事件或任务为核心,强调一事一记,让积累更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思维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成熟心态,而且有广泛适用性,可以在各类组织和各种情形下使用。

    1.2.1 每日反思清单

    • O:

      • 关于今天的工作过程,我记得什么?
      • 我今天完成了什么工作?
    • R:

      • 我要如何形容今天的情绪?
      • 今天的高峰是什么?
      • 今天的低点是什么?
    • I:

      • 今天学到了什么?
      • 今天一个重要的领悟是什么?
    • D:

      • 我会如何用一句话形容今天的工作?
      • 有哪些事情需要明天继续努力?

    1.2.2 学习总结清单

    • O
      • 我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 我今天输出了什么成果?
      • 我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
    • R
      • 学习的过程是无聊、还是平静、还是愉悦的?
    • I
      • 是否有学习的爽点/共鸣?爽点/共鸣是怎么形成的?
      • 是否有学习的卡点/阻碍?卡点/阻碍是怎么形成的?
      • 回忆一下收获最大的3个要点?
    • D
      • 学习过程是否需要改良?
      • 哪些知识我要去用起来?
      • 哪些知识我需要补充学习?

    1.2.3 事件回顾清单

    • O
      • 有哪些人、事、物?
      • 哪些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 我观察到什么?
    • R
      • 我的直觉反应是什么?
      • 事情怎么发生的?
      • 事情发生时我的感想是什么?
      • 什么让我觉得惊讶、意外?有趣好笑?什么让我感受鼓舞?很受感动?什么让我沮丧?让我特别难过?
    • I
      • 有什么关键的转折点吗?
      • 事情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 它为什么对我很有意义?
    • D
      • 有什么要改变的?
      • 有什么要发扬的?
      • 对应的行动是什么?

    1.2.4 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举例

    • O
      • 过程:随着运营服务不断深入,我发现用户对如何更好使用产品以及相应食谱有很大需求。因此我希望产品能开发出可以展示产品使用教程和视频的视频图文功能。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开发出相应社交功能,让用户可以咨询交流,晒出自己日常做的美食
      • 结果:由于社交功能开发周期较长,决定先开发可以展示产品使用教程和食谱的视频图文功能,解决用户最核心需求
    • R
      • 情绪:需求太多太杂,有点无从下手
        联想:面对这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很多电商巨头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先解决核心需求
    • I
      • 注意事项:为了满足尽快交付,虽然社交功能从简设计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初版用户不满意,会降低用户对后续版本的期待,风险比较大,所以还是先开发视频图文功能,根据用户反馈再上线社交功能,这样是最稳妥的
      • 思维方法:决定采用MVP思维,先解决核心需求,再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优化
    • D
      • 下步行动:尽快开发视频图文功能,尽快上线,快速迭代
      • 适用场景:新增产品功能和模块,开发较为复杂的产品和功能

    1.3 无条理性的工作怎么积累经验

    ”无条理性工作“就是指那些容易让人觉得琐碎、杂乱、没有条理性,工作思路不清晰的工作任务。应对这种工作,要有”抵抗熵增“的底层思维,即不是工作没有条理性,而是我们的思路没有条理性。要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把零碎的想法经过分类整理归纳,变成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结构形式。比如金字塔原理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它由1个中心论点和3-5个分论点构成,并向下衍生出新的分论点。总的原则就是:

    • 结论先行:先归纳出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这是一种首因效应,最前面的内容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事后也最容易被记住
    • 以上统下:上一层论点是对下一层分论点的总括,注意同一层面原则,不同层级的内容不能放在一起表述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必须满足MECE的指导原则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都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来组织

    把没有条理的工作按照结构化思维条理化之后,工作的思路就清晰了很多,也方便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下一次再遇到一团乱麻的工作时,通过结构化梳理形成条理清晰的工作思路后,就可以复用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处理当下的工作问题了。

    举个例子,我以前在杭州从事手游开发的时候,曾经接到过一个开发游戏中”扭蛋系统“的需求。玩家可以用虚拟货币来参加一些游戏装备的抽奖活动。当时游戏策划给我提了一堆要求,我通过结构化分析,发现有两种虚拟货币:”元宝“或者”金币“。每种货币的抽奖策略也不一样,”金币“因为和玩家充值相关,抽到的装备要好一些。当我发现了这个需求内部的一些结构后,我就复用了之前学习的”设计模式“的经验,用工厂方法来开发”金币扭蛋“和”元宝扭蛋“,并提供了不同的抽奖策略。哪怕下次再新增其他的比如”红钻“、”蓝钻“等虚拟货币,这个模块也能轻松扩展。这就是”想清楚再动手做“带来的巨大收益。

    1.4 重复性工作怎么积累经验

    ”重复性工作“就是那些重复且繁杂的琐事,天天做重复的工作,会让人感觉晋升遥遥无期。应对重复性工作的底层思维是模板思维:将重复性工作做成标准化模板,有条件的话借助软件工具进行批量化处理。有了模板思维,你不再是简单的执行者,而是具有全局思维的管理者。

    应对重复性工作的正确思路,是先整理模板,再优化模板。首先,通过深度分析,提炼出重复性工作共有的内容,形成模板。可以从考虑组成要素入手,比如时间发展顺序,或者人、事、物,或者事件的组成要素。然后再运用ECRS分析原则对模板进行改进,ECRS分析原则的关键要素如下:

    • 取消(Eliminate):对经过验证的多余或无用的环节予以取消
    • 合并(Combine):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或操作变成一个
    • 重排(Rearrange):改变环节或操作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组合
    • 简化(Simplify):对整个流程进行简化,使其简单有效

    怎样运用ECRS分析原则呢?三步法:首先对目前工作内容进行罗列和整理;然后分析调整,使用ECRS分析原则,重新排列整个工作流程;最后进行测试检查,调整或增加必要的步骤使其更符合工作需要。

    二. 如何做好经验整理

    积累的经验需要经过整理,才能融汇贯通并成功运用,所以整理是从积累到运用重要的过渡阶段。经验整理是指将日常记录的信息以系统化、有规划和目的明确的方式整理好,帮助更好地运用经验,以提高经验管理过程的效率并让经验对个人产生价值的过程。

    2.1 经验管理的误区和原则

    总是盲目存储很多看起来很好的资料,而不是真正为我所需的资料,是经验管理的第一大误区。比如我就有这样不好的习惯,不管有用没用,先囤它一大堆资料在各种收藏夹里,但从来没有翻看过,成了资料搬运工。因此经验管理的第一大原则,就是确定经验体系框架,做到不盲目积累。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个人需求分析。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需要积累什么内容?得到什么结果?应该输出什么?可以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大路径展开分析。内部需求是指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积累哪些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经验;外部需求是指根据目前所处的职场环境需要,积累能够解决当前业务或工作问题的经验。一切的一切,都为着一个目标,那就是解决能力瓶颈问题

    从职业能力圈的角度来看,能力主要分为专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两大类。专业能力是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技能,比如营销企划、插画设计、编程开发等;可迁移能力则是基础性的能力,无论什么职业都会用到的能力,比如沟通协作、行动管理、经验管理等。

    经验存储的方向决定了职业能力圈。可迁移能力中有6大能力是未来高潜力人才需要具备的,它们形成了核心能力,即让事业有长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能力最难获得,它们决定了你是否能走上职业发展的金字塔尖。除了专业能力的建设,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核心能力的建设:

    • 社会交往能力
    • 管理能力
    • 分析与理解能力
    • 情商能力
    • 创造能力
    • 执行能力

    只收集,不跟踪,不整理,是经验管理的第二大误区。要做到及时分类筛选,定期整理,经验才能为我所用。具体方法涉及到对事物的整理和对人脉的整理。

    对事物的整理是整理实践和学习的经验,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一个是分类深度不宜超过3层,即”父文件夹-子文件夹-孙文件夹“即可;二个是要满足MECE原则,做到不重不漏。取一个好名字也很重要,要通过名字快速定位经验内容。取名的关键要素包含存储类别(基于经验存储系统分类的数字编号)、文件名称和来源。也可以加上文件类型、文件版本号和文件存储日期作为可选项。

    对人脉的整理是整理他人及其经验,要分清主次。人脉主要分为核心人脉层、紧密人脉层和松散人脉层三类,要花更多时间关注核心和紧密层人脉核心人脉层包含那些对我们人生,特别是职业生涯起重要、关键、核心作用的人,即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比如上司、客户等。紧密人脉层包括对我们的人生起重要作用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我们职业生涯某个节点为我们提供帮助。比如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等。松散人脉层包括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能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帮助或者影响的人,他们无法影响你个人能力职业圈,比如朋友圈代购、酒肉朋友。

    人脉整理清单:

    • 基本情况
      • 姓名
      • 服务机构
      • 部门/职位
      • 住址
      • 联系方式
      • 生日
    • 背景信息
      • 能力专长
      • 短板缺点
      • 毕业院校
      • 专业
      • 爱好
    • 家庭情况
      • 配偶
      • 孩子
      • 父母
    • 联系过程(联系前,可以通过他的博客、微博、朋友圈、个人社交网页或者他人之口进行了解)
      • 他正在做的事情
      • 最近的心情
      • 我们一起做过什么

    2.2 明确经验存储方向

    对于核心能力相关的经验存储,可以通过确定核心能力,进行能力层级判定,最后制定行动计划的方法来实施。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以下哪些核心能力是我需要重点积累的:

    • 社会交往能力
    • 管理能力
    • 分析与理解能力
    • 情商能力
    • 创造能力
    • 执行能力

    然后打分,进行能力层级判定。

    • 社交能力

      • A. 5分。不受固有看法的影响,在社交场合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轻松让他人“路转粉“
      • B. 4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能将自己放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 C. 3分。根据已有的信息,把握他人的特点,包括态度、兴趣、需要、观点和行方式,可以应对社交场合
      • D. 2分。愿意理解别人,听懂别人的话,准确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基本可以应对大部分社交场合
      • E. 1分。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完全没办法应对社交场合
    • 情商能力

      • A. 5分。能够根据情境,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行调节的能力
      • B. 4分。能够对情绪进行认知和分析,理解情绪底下的复杂含义
      • C. 3分。能够通过感受与利用情绪信号,来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和行动,以解决问题或者作出决策
      • D. 2分。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思维活动、以及生理的反应中辨识与表达情绪
      • E. 1分。总是陷入情绪中,让情绪影响自己,且无法辨别和表达情绪
    • 分析理解能力

      • A. 5分。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B. 4分。能深入全面地思考分析问题,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
      • C. 3分。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 D. 2分。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或对面临的问题有基本判断
      • E. 1分。不能准确而周密地分析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根据已有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 创造能力

      • A. 5分。引领业务领域,是该领域的权威
      • B. 4分。在广泛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专精的理念、方法和工具
      • C. 3分。在超过自己知识领域内,提供优良的理念、方法和工具
      • D. 2分。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工作效率
      • E. 1分。按照既定的理念、规则完成工作
    • 执行能力

      • A. 5分。为实现目标,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勤奋、求实
      • B. 4分。把组织目标视为个人信念,始终如一地付出艰辛的努力
      • C. 3分。根据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克服困难,始终专注于目标的实现
      • D. 2分。依据工作目标,采取有成效的行动,基本能够完成目标
      • E. 1分。缺乏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不专注于任务的执行
    • 管理能力

      • A. 5分。洞察市场、制定战略、并让战略目标落地;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任何人之间的链接
      • B. 4分。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做到人尽其才,有效解决和协调团队的冲突,合理配置资源,理解组织策略,承上启下,推动项目发展
      • C. 3分。为团队成员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促进合作;合理分配资源,理解公司战略
      • D. 2分。理解团队成员的职责,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拿到结果
      • E. 1分。不愿意承担领导责任,对团队成员不闻不问

    然后根据目标分数和实际分数,找到差距,并有意识地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中的各关键结果进行对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经验积累。

    2.3 搭建经验管理体系

    搭建经验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工作不一样,人生发展目标不一样,所以积累的经验就不一样。但无论如何仍然是有一些共性值得思考,有一些步骤可以遵循的。无论你最后建立的经验管理体系是什么样子,经验管理体系的搭建都要经历4个步骤。

    首先需求是基础,在上面一步我们已经明确了经验整理的方向,弄清了我们期望积累的经验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价值?其次输入是手段,要往自己的经验整理系统中存什么?当然是前面所讲的“经验积累”的产物,但要注意按照分门别类和科学命名的法则去存,比如笔记工具中的文档类别,或者电脑里的文件夹分类。然后内化是关键,要主动对输入的经验进行理解消化,以更好地理解经验的内涵,加深印象,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经验。最后输出是目的,将存储的经验进行反思总结并写成文档,使得输出的内容可以直接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并协助你完成任务。

    可以使用一些信息化的工具来管理经验,比起纸质的笔记本,它们可以随身携带,也更方便。选择这类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必须满足5种关键功能:

    • 手机、电脑、平板同步功能
    • 多种文件兼容
      • 视频
      • 音频
      • 图片
      • 文字
      • 网页
    • 层次文件夹
    • 快捷搜索功能
    • 支持markdown语法写作

    推荐使用”印象笔记“、”OneNote”、“石墨文档”和“为知笔记”这样一些App作为工具。

    2.4 搭建个人经验整理体系实践

    一种最为常见的搭建个人经验整理体系的方法是按照输入-内化-输出的环节进行搭建。输入环节命名为我的积累(原始素材),这个文件夹(或笔记本组)存放经过简单加工的东西,下面的子文件夹最好不要超过5个类别,类别之间要满足MECE原则,比如可以包含各个种类的原始素材如工作素材、知识素材和阅读书籍。工作素材包含工作需求或者相关文件;知识素材包含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知识材料,需要每2个月整理一次;阅读书籍包含书籍、专业论文和行研报告,其中书籍可以是原始素材或做了批注的电子书pdf文档。

    内化环节命名为我的行动(阶段性产物),这个文件夹(或笔记本组)存放正在进行的,或需要持续更新的阶段性成果,是深度加工过的。如果是一本书的学习笔记,那么就会记录对于如下问题的回答:

    • 这本书哪些部分引起你的共鸣?
    • 为什么会引起你的共鸣?
    • 你的想法是什么?
    • 这个经验以后如何被你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可以包含情绪日志、时间日志、阶段性文件、学习笔记和卡片等阶段性产物。情绪日志时间日志可以用来记录行动管理部分介绍的管理情绪和时间的相关日志。阶段性文件用于存放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阶段性产出。学习笔记可以存放读书或者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笔记。卡片可以存放平时积累的以卡片形式整理的生活经验。

    输出环节命名为我的产出(结果产物),这个文件夹(或笔记本组)用于存放所有的最终成果,包括最终文档、工作复盘、工作模板和工作流程。经验的运用,主要是从最终文档开始进行各种复盘、模板编写和流程的建立改进,以及这些经验分享的过程。

    最后,战友录文件夹(或笔记本)主要用来进行人脉资源的整理。

    再次强调,搭建经验管理体系除了要有上述的体系结构以外,还要做好文件的命名。关键要素包括存储类别(基于经验存储系统分类)、文件名称和来源(机构或作者)。文件类型、文件版本号和文件存储日期可以作为可选项。比如知识素材可以命名为“11-蚂蚁金服产品分析-虎嗅-2018.10.24”,其中数字“11”表示是存放在“1-我的积累”下的“1-工作素材”子类中。又比如阶段性文档可以命名为“22-圣诞节项目产品需求-v0.3-2019.12.10”,数字“22”表示是存放在“2-我的行动”下的“2-阶段性文件”中,因为是阶段性文件,所以标注有日期和版本号方便区分。

    如果你的工作是项目制的,那么上述经验积累的方法就不一定适合你了,可以采用FSR分类法来进行经验整理。FSR是工作流(Flow)、经验库(Stock)和知识库(Reference)的缩写。虽然是另一种经验管理的方法,但仍然包含输入、内化和输出3个要素。工作流(Flow)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任务,比如按照项目1、项目2和项目3命名的子文件夹(笔记本),让你更加专注于当前的工作。经验库(Stock)则是已完成的项目所总结复盘的经验,可以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帮助,比如一些工作模板、工作流程和工作复盘的资料。知识库(Reference)是平时积累,即可能以后会被用到的参考资料,比如工作素材、知识素材、学习笔记和人脉库。此时文档就可以按照“项目名-文件名-版本号-日期”来命名了。

    三. 如何运用经验

    经验的积累和整理,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快速调取并成功运用。经验的运用是指将存储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后产出文档形成输出内容。输出内容可直接指导工作实践,协助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一定是经过自己所思所想的,而不是复制粘贴的。经验的运用有3个层级:个人输出经验迁移经验共享

    3.1 经验运用之个人输出

    个人输出是指通过经验的内化和沉淀,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而产生的东西。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首先是要产生最终文档,即文件的最终版,它很重要。可以根据最终文档产出后续的复盘、模板和流程。其次是工作复盘,可以用到我的行动中的时间日志和阶段性文档。可以利用时间日志做短期复盘,比如周复盘,月复盘;也可以利用阶段性文档做长期复盘,比如项目复盘。复盘的意义在于把工作过程推演了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对存储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升了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然后是工作模板,即根据最终文档经过多次验证后总结提炼出的用于指导工作的标准性文档:

    • 项目执行模板
    • 产品分析模板
    • 市场分析模板
    • 会议记录模板
    • 工作总结模板
    • 课程笔记模板

    最后是工作流程,即某项业务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经过多个环节协调及工作共同完成的,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管理学上说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建立了工作流程后要使用ECRS分析原则进行梳理和改进。对于非管理层的普通员工来说,可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和理清工作思路;对于管理层来说,梳理团队工作流程可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工作流程一般都是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的。

    从无到有建立流程,就要求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并进行长短期复盘,在项目结束后通过过程中经验整理自己梳理一套流程。这套流程既是工作成果,又可以共享给大家,还能提升自己的团队影响力。而如果要改进已有流程,则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利用卡片或者复盘记录可以改善的地方,并最终优化已有工作流程。

    3.2 经验运用之经验迁移

    相比个人输出,经验迁移是一种更高阶的经验运用方式。它是指将某一领域成功经验移植到另一领域,从而使另一领域也出现新的局面。经验的迁移并不是一个简单动作,而是一个通过分析-提取-匹配-改造进行重构的过程。

    经验迁移的第一步是对当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产出要求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理出解决思路。当前问题是什么?产出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帮到我们?已有经验应对新问题时有哪些差异?

    经验迁移的第二步是从经验管理体系中提取和当前工作相关的经验。所以前面在做经验整理的时候为啥强调命名,是因为做好命名,提取相关经验时才毫不费力。

    经验迁移的第三步是把提取出来的已有经验与当前遇到的新问题相匹配。这里有包含有两种基本情况。若已有经验能直接解决问题,那么可以直接复用,比如相似工作流程或者会议记录模板。若已有经验与当前问题不匹配,那么就要改造经验,相同部分直接用,差异部分改造后用。

    经验迁移的最后一步是改造。对差异部分进行分析,改造那些匹配不上的经验,要注意不要脱离原有经验另找知识,而是要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从而获取解决办法。对差异部分的改造,包括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和增加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活的灵魂。

    3.3 经验运用之经验共享

    经验共享是运用的最高形式,即通过和他人的交互让自己经验能为他人所用。其底层思维是一种共享思维,即注重分享使用而不是独自占有。输出给别人并从别人那里获取你想要的东西的互利共赢的模式。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经验共享让我们认识到世间万物无穷的可能性,让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以往不曾见过的美,让我们换个角度爱这个世界。

    积极主动地做好经验共享对个人和组织都有很多好处。对个人而言,经验共享可以树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让别人了解你并信任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潜移默化影响了别人,是经验变现的基础。经验共享还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有益建议,通过别人有益的反馈和建议修正自己的经验,做到不断优化迭代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我们苦苦追寻的那把钥匙,或许就在需要你帮助的人手里。对组织而言,经验共享使得组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解决单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1+1>2的效果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精兵强将的愿望。

    对于个人经验分享而言,如果是团队内部的分享,可以采取培训会或分享会的形式。通过培训会,团队leader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提高团队工作效能。通过分享会,团队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果是企业内部分享,则可以以信息系统为载体,分享一些高效的工作方法或工作模板。如果是社会范围内的分享,则可以以知乎、豆瓣、公众号和简书为载体进行分享。

    组织经验分享要比个人经验分享难度更大一些,有很多影响因素。从企业文化上来看,没有鼓励经验共享的企业基因和文化氛围,没有相应制度和推进机制,很难落地组织经验分享。管理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管理者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略员工长期成长,只会管,不会引导的话,组织经验分享也很难落地。此外,员工如果被日常工作缠身,没有意愿和时间做经验共享方面的事情,那么组织经验的分享也很难实施。

    如何推进的关键就在于以上影响因素。首先要以创建共享的企业文化为核心,鼓励经验分享的企业文化并建立相应机构推动经验在企业内部共享。其次,以管理者为导向起到领导作用,树立教练意识,通过提问和辅导等方式激发员工思考,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然后,要以员工为主体。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经验共享意愿和鼓励员工知识共享的行为。最后,要以打造高效共享平台为载体,建立高效的经验共享平台。建立上传、分类和索引的明确的制度,管理经验共享的整个过程。并根据二八原则,着重共享核心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视经验积累,善于运用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l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