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道不远人---我读《中国智慧》

道不远人---我读《中国智慧》

作者: 亦狂亦侠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02:59 被阅读71次

    半年之内读了两遍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明晰的解读,直白的语言还有不时的幽默诙谐,让我想起了初中上课偷偷看《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的那些日子。忘了什么时候,他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了,直到几年前,一部中华史横空出世,那个百家讲坛三尺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易中天又回来了。

    知道《中国智慧》这本书是因为易中天的一场讲座——禅宗的境界,他在台上如同开坛传法一般讲述佛教传入中国、演变成禅宗的历程和思想境界,让一直醉心于传统文化的我不禁心驰神往,这场讲座即使本书的一部分。读《中国智慧》我的心跟着他的讲述穿越几千年,走过诸子百家、走过魏晋风骨、寻觅着根植于中华大地上的思想之光。

    中华文明从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周易而开千古之滥觞,说易经为文化的昆仑山正是恰如其分。而诸子百家以及后世所谓“国学”就像长江黄河,滋润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的文化土壤,那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我们的思想之源。

    书中,易先生从周易讲起,儒、道、兵、释依次展开,几千年文化瑰宝于一卷呈现,让人目不暇接,有时字面上的语言引发的哲学思考与现实碰撞令我感到头疼。但就像魔怔了似的,又坚持读下去,也许是因为思想的光芒,智慧的力量。两遍过后,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无法一语言明;似乎没记住什么,又感到茅塞顿开。

    一直以来,我们行君子事,读圣贤书,追求的无非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道”字。它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道可道,非常道”;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是易经的道,用仁义的德行待他人是孔孟的道;用辩证的思维想问题是老子的道,用淡然的内心求明澈是释家的道。道是古往今来都在追求的最合适的行为规范,是真理也是一种境界,然而,在今天,道,离我们远吗?

    这个问题恐怕要画个问号了。我们所处的时代飞速发展,各种现象是非纷纭,不断地挑战着我们原来的认知和底线,从人们心中和现实表现来看,道,已经失传很久了。

    患者刺死医生,学生杀害老师,幼儿园虐待儿童,老人讹诈行人,凡此种种让我不禁想到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瓦釜雷鸣”。如果说这些仅仅是个别的道德缺失,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形式主义、歪风邪气可真要算作是“失道”的表现了。

    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我们每天因工作而忙碌,为生活而奔波,望着诗和远方彷徨,又因不愿同流合污而挣扎,何曾有时间想过“道”这种印象里只有遥远的圣人才会去想的东西呢?读罢此书,你就会明白,道不远人,只是我们的内心渐行渐远了。

    道不远人,合乎“道”的行为其实可以很简单: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门前告诉去向,到家后打个照面,这就合乎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也合乎道;对困难和麻烦不逃避不退缩,对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都是“道”啊!你看,道这的不远,只是,我们还没完全做到而已。因此,道应该成为我们一辈子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不可否认,“失道”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纠正,有的还得到了纵容,“无道”的人没有得到惩罚,有的甚至还在大行其道。但,这本书让我坚信一个永恒的真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本书让我知道道不远人只在心。

    最后,把读书后自己写的一首歪诗送给大家:

    儒墨释道兵易法,百家般若烁古今

    千载圣贤何处觅,道不远人只在心

    亦狂亦侠

    2017年12月13日凌晨于哈尔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不远人---我读《中国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