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贫而无谄与贫而乐:境界的比拼

《论语》贫而无谄与贫而乐:境界的比拼

作者: 砖家_2131 | 来源:发表于2023-08-18 04:15 被阅读0次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儒商的代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子贡的“自道”。他觉得你看我就能够做到“富而无骄”,我虽然有钱了,但是我不骄慢。那贫穷的人能够不谄媚,您觉得这种状态,算不算是达到了仁的境界呢?
孔子说可以了,这种人算不错,“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里边有一股力量。你得摁着自己,你得经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说我不要骄慢,或者我不要谄媚。你其实心中是有一股这种较劲的感觉,这并不是你本质的感受。
而孔子说“贫而乐”,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无谄呢?就不会想到有谄没谄这样的事,你就不会想到要谄媚谁这个问题。因为我贫穷的时候,我一样可以很快乐。
孔子的快乐不来自于外在的钱,不来自于地位,不来自于说今天有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银子。他只要生活着,他就能够感受到快乐。这种感受到快乐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而不是外部的条件强加于我们的。
“富而好礼”也是一样,一个人富有了以后,你说我要控制着我自己不要骄慢,那说明你心中有一个动力去骄慢。子贡是有一股力量在控制自己在找,这是尚在修炼中。
而孔子是没有这股力量,他已经自在的地生活在他的境界当中,不需要痛苦,不需要跟自己较劲,这种状态就是中庸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贫而无谄与贫而乐:境界的比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xl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