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15》)贫还能乐,我们来探寻一下孔子是怎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找到快乐的。
《论语》开篇第一章的第一节就说了快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去印证练习,不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觉得快乐吗?孔子一生奔波,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累累若丧家之狗,他的快乐来自何处?难道仅仅是学习了去印证练习或者朋友自远方来相聚的快乐?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最好的学生,颜渊的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9》)当然颜渊的乐不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只是说明他生活的清苦,然而他在这样清苦的环境中依然能找到快乐,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德行的崇高。他的乐来自他的求学之乐,来自他的学有所得之乐,来自他德行修养提高之乐。颜渊“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10》)跟随一个老师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可以想见颜渊的好学以及在学习中的乐趣无穷。
孔子直截了当说他自己的乐,在《论语·述而15》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简单的饮食,简单的生活,他能视富贵如浮云,求道得仁,所以也有快乐在里面。
孔子不苟言笑,好像过去的老师,毕恭毕敬,一脸严肃。不过,他偶尔也笑一下。比如,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4》)微笑来自发自心底的快乐,孔子看到子游治理的一个小县城制礼作乐,不禁莞尔。一个莞尔而笑一下子让孔子和常人更贴近了,形象也更丰满和生动了。
当看到学生们有超常发挥的时候,孔子兴奋难当。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8》)这里没笑,但孔子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都能给他启发了。他只要看到弟子们开窍,他就快乐无比,他也和子贡说过:“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15》)
孔子的快乐还来自他高超的音乐素养,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31》)什么样的歌他都能“和”之,他还能分析这些歌的音乐之美,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15》)悠扬的乐曲洋洋盈耳余音绕梁,孔子心里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舒畅,久久不能忘怀。又如,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23》)这不是一般的专业水平和音乐素养。尤其是对歌颂舜的韶乐,孔子倍加推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13》)他完全沉浸于音乐了,竟然进入忘我的境界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25》)孔子对于音乐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善都有独特的心得。
《史记》上对孔子音乐的才华描述更是精彩,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闲,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闲,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神了,孔子竟然能从乐曲中听出乐曲的作者来。
《史记》里也对孔子为官执政的快乐有描述: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这不就是一个平凡人快乐?虽然孔子的行为不平凡,但他所有的快乐不正是所有的平凡人所感知的快乐吗?
孔子求仁得仁,求道得道,是他一生好学,为达至善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他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走向圆满的奋斗之乐。他七十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他知天命,顺天命的人生感悟,是他自己水到渠成的怡然自得之乐。
不过孔子也经常发脾气,被他骂过的学生有不少,特别是宰我,其他还有子路、冉有、樊迟、原壤等。骂人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孔子当然懂得不贰过的道理,他骂人不是无端的肆意攻击,而是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治长9》)这是孔子大发雷霆的一次,宰我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但真的很调皮,他竟然在白天睡大觉,把孔子惹怒了。
还有冉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16》)孔子真的很气愤,冉有在此之前征求过孔子的意见,孔子当然不会同意,但冉有依然如故,所以孔子才会大张旗鼓鼓动学生去批判冉有。
孔子几次对子路的不快就更直接了,他痛骂子路放肆“野哉由也”(《论语·子路3》),他骂子路行诈“由之行诈也”(《论语·子路3》),面对是非问题,孔子骂人毫不客气,丝毫不留情面。
他也骂老朋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46》)孔子不仅骂人为贼,还动手了。
正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思想家,孔子有着常人一样的感情,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但他又和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境界,他一直保持他真诚的品质,由真诚引发内在主动行善的力量,他希望天下能“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也为这一理想一生奔波努力。在这苦苦追求的过程中,传播了自己的思想,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所以他一直痛并快乐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