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爸爸表演了吗?”看到了。
“爸爸表演的什么?”蚂蚁。
“爸爸排在第几个?”最后一个。
“你觉得哪个蚂蚁表演得最好?”我爸爸!
至此,我家娃爸的舞台处女秀得到了女儿的权威认可,完美收官!从此,我家也收获戏骨一枚。
我不禁大发感慨,这中年人要是狠起来,真是什么都肯学啊。这舞台上唱的跳的演的,二宝爸妈不在少数,甚至连爷爷奶奶都上了场呢!你说这六一可不是个全民卖萌的日子哈?大家这使出浑身解数的为的是哪般?为孩子?没话说,肯定的!像我老公,要不是为孩子,肯定不会上这么大的舞台,还表演这么萌的个角儿。
想想我平时花钱带孩子去剧院看的戏也不过如此,甚至不如,盈利性质的演出可会省钱了,不多的几个演员,加入多媒体音效,不到一个小时候的表演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而这由家长组成的演员阵容就不一样了,为了孩子,演员阵势极尽奢华,一个节目动不动就二三十个演员,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啊,这样拉出来的节目能差吗?更何况,孩子看自己最熟悉的、最亲的人表演节目,感受总归是不一样的。
娃爸听罢大为振奋,嗯,我也觉得今天的表演都挺好的,那就让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吧!啧啧,你看我家理工直男,这境界、这激情够够的吧?这个建议,我咋听着这么合拍、这么喜欢呢?
他说的一点没错,只有当我们的表演成为了日常,才能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满怀激情为孩子表演一次不难,难的是一直做下去。但这坚持走下去的动力,仅仅是了孩子是不够的。
想当初,儿子小的时候经常和两个朋友,全家出动,聚在一起读读诗,演演故事。虽然我们的表演比较简单朴素,倒也是很放松、很自然的状态,人少的时候做一件事反而更容易,坚持的时间还挺长的。
孩子大了,这样的聚会越来越少了,跟任何客观原因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自己的人文素养还不够,配不上更高雅的文化生活,生活又落入庸常。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尽管带他们出去看了很多,但总觉得和我、和孩子、和我们的真实生活是隔的,那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的生活,看得再多,如果不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你永远还是那个你。
小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又开始憧憬着各种的美好,我可以为了孩子组个家长团吗?陪伴孩子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带他们表演故事,或是画画、运动,等等,这是任何游乐场给不了的另一种生活,也是任何一个个体的力量不能带给孩子的。借助我们的七书阁文化空间,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故事讲演,每个周六的下午,一个故事,自然而出的简单表演,孩子很喜欢,但我们却没有能坚持下来,自从寒假断了之后,就再难续上前面的节奏,妈妈们的激情也不再。
做一件事为什么这么难呢?不是说为了孩子可以排除万难吗?我们身上缺的是什么?不够爱?不够喜欢?不够能力?应该都是。我其实不够爱孩子,我爱的是自己,自己在其中的感受不好了,不喜欢了,自然就会退缩、会放弃,做一件对的事容易,一直坚持做下去才是最难的。所以我想,要能把这件事做下去,首先得让自己爱上它,让自己在其中有享受、有收获才行。
这大概也是我们的七书阁又从单纯为孩子做活动变成为自己做的原因了吧,后来我们又一起做了诗会,成人诗会,现在,我们在策划酝酿一场大戏,演员首先是自己,如果孩子碰巧也喜欢上它,再自然加入也不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游戏(文化),注意,是游戏,不是娱乐,要说在这样的表演中,身在其中的演员们是不是也很愉悦呢?要不他们怎么跳得那么卖力,演得那么认真呢?如果我们成人开始享受表演,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孩子爱上故事、爱上表演的日子还会远吗?
其实做什么都是一个理,比如学习,比如阅读,比如运动,你想影响孩子,就先让自己喜欢上,你才会坚持下去,带给孩子的也才更多更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