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朋友是否会和我一样,对于某些能够指导我们人生的话语,以为自己懂,其实并未真的懂,或者懂得不够究竟,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也就是在实践当中,我们不想要的行为会反复。
《喜悦无处不在》这本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作者凯蒂去医院看望一位癌症晚期的好朋友,朋友很感动,对她说:“凯蒂,我爱你。”凯蒂却摇摇头说,“你无法爱我,亲爱的,除非你爱你的癌症,否则你无法爱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无法去爱所有的人、事、物时,我们不能说我们可以真正的爱任何人。
这个观念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很多人可能会不认同,或者无法接受。只是假若我们真的去仔细观察生活,并且多多去探索和理解人性,就会发现,这个观念闪耀着真理。而假若你认同,你会发现,想要做到,则更具有挑战性。
我们是否会爱上所经历的一切磨难?真正会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释然一笑?
别说伤害了,就说如果借点钱出去,恐怕很多人都会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直到内心深处且多年以后吧。
因此,在面试的时候,去问问对方对之前工作以及领导同事的评价很重要,你可以去了解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
在谈朋友的时候,也不妨去问问对方对“前任”的评价,如果他的前任对他非常不满,而他讲起前任也是不屑与负面,那么你千万不要骄傲的认为是他的前任不够好、他不够爱他的前任,而因为你够好,他比较爱你,所以未来对你的态度一定不同,这实在是痴人说梦。等到你们有冲突的时候,等到你损害到他的利益的时候,你相信吗?他一定和他对待前任的方式如出一辙。
一个人的处事方法是非常难以改变的,除非他在修行,有觉知,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发愿改过,否则,一个人的本性,在关键时刻,都会显露出来。
大部分人在磨难中会将自己定义为“受害者”,而一旦将自己这样定义,便陷在“受伤”的情境里难以自拔,甚至变为一种享受,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不想去释然。“受害者”们总在思考,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么多磨难,却没有去思考,为什么“是”我要经历这么多磨难?如果我们能知道一切都是心灵的感召来而,那么我们就会以“责任者”的身份去思考磨难,张德芬老师曾在书里说过,一件事一个人,都是直捣你的命门而来的,都是为了针对我们的内在需要被唤起并疗愈的那部分而设计的。
所以,如果我们爱不上我们的磨难,我们将不懂得自我成长,我们将把解脱、自在、美好、幸福之类的我们所渴望的东西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我们对他人的爱将是虚伪的,是索取的,是被动的,是无力的,是空洞的。
我们是否会爱上那些所有无论样貌、经济、地位、品行、能力等等都不如我们的人?是否会爱上那些与自己喜好不一样甚至让我们讨厌的人?是否会爱上总给我们带来麻烦的人?
记得在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曾对我指出,说我这个姑娘挺好的,也挺好看的,就是有时候的眼神像刀子,意思是好恶心太重,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就会过于犀利与冷漠。那时的我,哪里懂得什么好恶心,什么分别心呢,只知道爱憎应当分明。
现在才慢慢明白,当我们有好恶的判断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人了,其实自己的某些管理方式就已经错了,其实自己已经虚伪而不自知了。《当下的力量》里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如果瞧不起一个清洁工,对他没有敬意,那么当那位董事长失势时,我们对他的脸色可能也会改变。
因此,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好恶心特别重的人来说,要真正会爱,还真是有难度,在六年前,我又一次给自己做了性格测试(csmp性格测试,比较权威的一套测试体系,将人的性格分为力量型、完美型、活跃型与和平型,最佳的性格是四种类型的分值比较平均),测试的结果让我大为惊讶,因为我的和平分值只有一分。为此这两年我读了近千遍的《弟子规》,里面一句“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是我时刻要提醒自己的。
我们能否去真正爱上自己?
很多的人很难爱上自己,因为我们是那么的不完美,尤其身为女人。
女人是关注内在的动物,男人是关注外界的动物,女人一扎堆,就是男人、孩子、化妆品,男人一扎堆,就是国家和政治,所以除了每月的月事以及生孩子这两件事,女人的痛苦天生就比男人多,样貌、身材、气质、嫁的男人、生的孩子,哪一样我们不为之烦恼,所以,有时我们无法爱上自己,竟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
女人也是天生就爱比较的动物,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一个男人对他的女朋友说:“亲爱的,你的妹妹真漂亮!”,那么估计这个男人一年都见不到他女友的妹妹了。
再加上女人天生就没有的安全感,其实恐惧是人性,人生而带之,女人更严重些,因为我的同僚赖大童子(唉,这人就是这样,总说自己是6岁)曾在课上讲过,说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时人们还穿着树叶、兽皮什么的,男人在森林中生存,其实是不要跑过老虎的,他只要跑过女人就行了,女人跑不过男人,怎么办,就必须更神经兮兮一点,才有可能活下来,于是女人更没安全感,所以,女人的基因里面的恐惧就更多,这是生物学自然选择的结果。似乎有点道理。所以,全天下女人,无论年龄多大、学历多高、收入多高,都爱追问男人同样一个问题,你爱我吗?这是很多女人都有的状态,在两性亲密关系中特别需要获得安全感。唉,说到这里,我只能叹口气,因为很多的书很多的文章,都告诉我们要自己爱自己,只是,确实没那么容易,因为在这其中,还需要克服人性。我倒是认为,在确实爱不上自己之前,先放过自己,再慢慢去找究竟之法。
我们是否真的很爱我们的孩子,无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
仔细想想,有时我们对孩子连耐心都没有,等有一天我们老了,也不要去抱怨子女对我们没有耐心,还不是都是我们自己教的;有时我们也会迁怒于孩子,孩子成了我们诸事不顺的出气筒,不是吗?更多的时候,我们还缺乏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结果明明是个好孩子,却被我们爱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我们是否经常会以负面的方式解读发生的事件以及别人的行为?
张德芬老师曾在微博上说过:真正的爱,就是不带负面的去回应所有的人、事、物。比如得了癌症,一个真正有爱的人,不会去抱怨,只会看看这其中蕴藏的礼物和功课是什么;比如被爱人抛弃,一个真正有爱的人,不会去抱怨,只会去看看这其中又蕴藏了什么礼物与功课。
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学员分享孟子说的一句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理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所以,哪里需要什么灵修呢,多读读经典,自然智慧就增长了。)不带负面,“反求诸己”,我们在所有的人、事、物当中,所获得的礼物是什么,又该去做怎样的功课,而让未来真正变得更好。
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能力真正去爱。我也是如此,中国老话早就说了,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人做不到。大家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啊。也正因为如此,我宁可目前选择不再步入婚姻,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对一个冒犯我的人、损害我利益的人、不如我心意的人,我不能存有中立态度的话,我对我爱的人也是一样,并且一定变本加厉,我无法真正无条件的去爱一个人,而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爱的人。
所以,如果我们发觉自己的怨憎心又升起了,看到自己又以各种负面的方式解读发生的事件以及别人的行为,我们应当警醒,荣格说,在潜意识里头,你没有觉知到的东西都会成你的命运。我们并不想让各种负面组成我们的人生,对吗?
我们是否真的很爱我们的父母,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父母?
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所有“爱”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最关注的是男欢女爱。很多人意识不到,一切关系的感情如果不顺利,是因为我们还不够爱我们的父母。
为什么我们不爱自己,不与自己的身体、情绪、思想好好做连结感知自己呢?因为很多人没有读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为什么我们不爱他人?对待他人或者傲慢或者巧颜呢?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孔子说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古人曾有一种做官的选拔制度,叫“举孝廉”,因为从规律上来讲,孝门出忠臣。这对于我们现代管理无疑也是一种启发。
我们选择任何亲密关系,也都应该将这一点考虑进去,比如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比如生活的伴侣,比如好朋友。曾子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对照一下自己,真的很惭愧,虚伪而肮脏的活了很多年。
所以,一切不顺,皆因不孝。父母与子女,最亲密的血缘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能处理的好,还有什么关系是处理不好的呢。
然而难就难在,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那种特别好的父亲或母亲,就像我对我母亲,有些心结我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打开了,这门功课我做了8年,现在给自己打分我也认为没有及格。要想真正成为有爱的人,我必须在这门功课上继续努力,正如《弟子规》中所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更何况,她也没有“憎”我,只是那一代人爱人的方式而已,她没私心,她希望我们都好,而已。2018年,我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反复读懂我母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是我很少真正从她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从而不能理解她的情绪,她的行为。在此,感恩我的母亲。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与外界发生链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一个人活得是否真正有幸福感,事业是否越发顺利,身心是否越发健康,应该都与会不会爱有关系。愿我们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去爱一切的人、事、物,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