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始不够好,结果未必有多差

开始不够好,结果未必有多差

作者: 李十针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10:03 被阅读9次

    文/李十针

    今年的的高考分数终于公布了,全国又陷入另一波忙碌中,各种“填报志愿”的专家学者,咨询机构迎来了营业高峰。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最响亮的一个口号。

    选择真的这么重要吗?

    他们会告诉你,如果比尔盖茨没有选择从哈佛辍学,那么他充其量也就是个还不错的律师;

    他们会告诉你,如果俞敏洪不选择辞职,那么他也就是一个还不错的英语老师;

    他们会告诉你,如果李嘉诚没选择创业,那么现在的商业大佬就是钟表店的小伙计。

    千万条路,哪里这么容易就选对

    一个人的选择中,往往藏着这个人的见识。他所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做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做出好选择的前提,就是具有相当的见识和严密的思考。

    梁启超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但是他的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一个学了建筑,一个学了考古。而在当时,建筑和考古是非常“冷门”的专业。

    当时的中国,这两个领域的发展还十分落后,梁启超深刻认识到,建筑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必然会越来越受重视,而考古也是一样,是一个国家充分认识过去,找寻民族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同时,他安排梁思成学习建筑,是因其美术非常好;而梁思永则是因为性格沉着稳重,非常适合考古这种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学问。

    梁启超的这种判断与选择其实有他对现实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对发展方向的准确预判,正是有这样的眼光和信心,中国才多了一位建筑学家和一位考古学家。

    而反观现在的志愿填报,有不少信息往往来自“听说”。

    听同学说,选语言最好,现在越来越国际化了,语言在哪里都管用;

    听邻居说,要选就选经济学科,就业前景好,以后挣钱多;

    听亲戚说,女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选择文学类的科目,以后能做老师,稳定又体面。

    除此之外,更有一种来源,叫“想象”。

    曾经有一个小姑娘告诉我,她特别想进入某卫视电视台。

    在她看来,那里有数不清的明星,有看不完的综艺节目,而且如果能做一个编导,看着从自己手中编出来的节目能被全国人民看到,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然而,生活并不全部都是诗与远方,总会有眼前的心酸和苟且。

    电视台的夜晚,通常都是灯火辉煌,而外面,总停着不少计程车,因为总有不少半夜才回家的人;

    几十分钟的综艺节目,有可能需要录制好几个小时,而有可能是从半夜开始录到第二天;

    电视台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因为每天电视节目都要按时按量播出,越是节假日,电视台越是忙碌。

    不知道如果了解这些,这个小姑娘是否还会觉得“电视台”是真的这么光鲜。

    在许多时候,你认为你做的选择很正确,是因为觉得这个选择能满足某些期待和憧憬,但是如果决定你选择的基础多半都来自于“听说”和“想象”,那么事实很有可能会给你一记狠狠的“耳光”,让你措手不及。

    千万条路,哪里那么容易就选对?

    一定是具有相当的视野和能力,深思熟虑做出的那个决定,才能叫正确的选择。

     当下的你只是暂时的状态,就像过去所有的你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千挑万选的一件衣服,买回家之后一次却没有穿过,每次看到,都懊悔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这样一件衣服。

    当初的选择错了吗?

    不,在当时,你确实觉得这件衣服很好很合适,而且也有买下来的理由和冲动。

    有些选择也是如此,年轻人忙着和青少年时代认同的人和事告别;中年人忙着和当初迫不及待要结婚的人离婚;老年人挥霍着曾经努力赚下的钱以弥补自己不再健康的身体。

    当初在岔路口,你也思考过,比较过,权衡良久,深思熟虑,才做下这个选择。那为什么当初的选择,现在却如此厌恶?

    日本著名的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以其发展的3C模型而知名,被誉为“策略先生”,而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并不是经济学,而是和经济学毫无关系的石油化工。

    在他高中毕业时,他本来想考音乐学院,但是遭到父亲的反对,只好作罢。

    后来他又想去报考文科较强的东京大学,结果却阴差阳错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学习石油化工。

    在进入大学后不久,他得知核能发电的效率远远高于火力发电,觉得石油化工前景暗淡,新能源必将取代石油,于是毫不犹豫地去学习还有几分神秘的原子能工程。

    本科毕业后,他又相继获得了东京工业大学的原子能工学硕士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原子能工学博士学位。

    从麻省理工毕业后,他回到日本,进入了日立制作所从事核能炉心设计。但是不久,他就发现自己不是当工程师的材料,根本没办法融入这个公司。

    两年后,他放弃了核能的研究,弃工从商,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公司。

    大前研一并没有读过商科,对管理几乎也知之甚少,这次选择,几乎把他之前的经历完全清零。

    然而一年以后,大前研一就对企业管理有了无数新想法,甚至出版了《战略家的思想》一书,红极一时。而后的几年,他逐渐成为麦肯锡咨询费最高的王牌顾问,收费最高达一天150万日元。

    在这之后,大前研一又弃商从政,去竞选当年的东京都知事(市长),而后又弃政从学,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

    大前研一的经历充满了不可思议,他的人生轨迹一直在变化,他做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根据当时他所能获得的信息和对自身的认识而做出的,每一次的选择都十分慎重,也为他选择的道路付出了许多,然而,每一次慎重的选择,总会被下一次新的选择所替代。

    所以,一次选择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人生本就是是由一个一个的选择构成的,除了高考学校和志愿的选择,还有工作的公司和职业道路的选择,发展方向的选择,朋友的选择,伴侣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指导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不同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总会对人产生一种“当下这个选择能决定你后半辈子”的误导。

    因为人们对时间的力量总有种错觉,认为当下的状态会持续并且永恒,做对一次重要的选择,足以承担起你整个人生的重量,你会一直按着这样的生活轨迹走下去。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成为未来的自己时,我们一定会对过去做过的决定感到高兴吗?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你十年前想要的状态吗?当初换个选择,就一定会比现在好吗?

    只有回首过去时,你才会发现时间能让人发生多大的变化。

    你明明会一直处在变化中,当下的你只是处于暂时的的状态而已,就像所有那些过去的你。

    一开始的选择,可能并不足够好,但是看看现在的生活,未必有多差。

    你的努力足够,选什么都是对的

    为什么会有“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话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选择和努力比较,比起“努力”这样的持续性状态来说,人们更期待于“选择”这个瞬间动作能够带来的“一劳永逸”。

    似乎“选择”对了,就可以抵得上十分的努力。其实这句话的表述,更可以翻译为“寻找一种选择对了,就能够弥补努力不够的方式”。

    有个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并不那么努力,所谓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就是为了不想努力而找的借口,因为我没有选好,所以我就只能这样了,懒惰放任得心安理得,是不是?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意思是,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同样是7颗橡果,却因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朝所得”就相当于我们的“选择”,“暮所得”则相当于后期的“努力”。最终的收获,一定是“朝暮”相加的结果。

    人总倾向于“即时回报”,“朝所得”的四颗,比“暮所得”的三颗更具有诱惑力。做出正确的一个“选择”,就马上看到成效,而进行十年的“努力”,也不见得会有更多改变。

    “努力”的回报过于遥远,并且很难切实感受到,人们对这种未来、无形的收益,反应不敏感。

    因此,人们才更愿意相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样的话。

    但是,如果没有和“正确选择”相匹配的努力,哪怕最开始得到的是“四颗”的选择,后期只有“三颗”甚至更少的努力,那么不见得会比“三颗”的选择和“四颗”的努力强。

    2009年,大学毕业的汪勤金在深圳求职奔波一个月后,进入顺丰,成为一名基层仓库管理员。这个职业的选择当时在很多人看来不解,为什么大学毕业还要选择这样一个低门槛又辛苦的工作呢?

    在他工作的第八个月,他看到顺丰官网上找内部飞行员,于是他报了名。但实际上他对飞机一无所知,而且英语一点都不好。

    为了被选中,汪勤金每天花十个小时恶补各类知识,短短几个月,他熟读了7厘米厚的牛津词典,锻炼体能期间做了47500个俯卧撑。最终,他通过考核,成为顺丰内部选拔出的十名飞行员之一。

    浑浑噩噩,游手好闲,选择再好也没有用,勤勤恳恳,努力奋斗,就算最开始的选择没那么好,也有足够的能力将它变好。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努力,你连选择都很少。

    与其迷信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如抱有“就算选的不好,我也能努力实现价值”的信心。

    所以,你看,人生从来没有“一赌定终生”的选择,而只有你的能力、见识有了一定的储备之后,那个好的选择才会像砸在头上的苹果一样,成为你人生的催化剂。就算没有苹果,也总会有别的机会让你发现万有引力。

    相反,如果缺乏的是自身的储备,苹果砸下来多少次,也没有用,是不是?

    (作者 :李十针,久病成医的“老中医”,以笔做针,思想解毒,治疗现代人的各种精神疾病,文字即药,免费赠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始不够好,结果未必有多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be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