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进窗子里,屋子里暖洋洋的,不知不觉间一阵又一阵的困意袭来。我努力的睁眼,为的是不让自己睡过去。 在这样闲适的午后休憩一下也是好的,可脑海中翻滚着的一些未完的事,却让我无福消受这美好时光。
这几天在我读到的一些作品里有人重提小说《城南旧事》,还有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故事,又让我想起了在我中学时看到的一篇报道《来自天堂的挽歌》。它们与我而言,都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了,可是记忆却依然存在。它们也是我走上写作之路的一块奠基石。
在我还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本叫《收获》的杂志来到我的眼前。它很厚重,白色的封皮,拿起来沉甸甸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认字能力已经没有问题了,何况在我三年级暑假的时候,已经读过了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真是看了一个热闹,书中的各种人物看得我眼花缭乱。而这本《收获》杂志里面有一个小说《城南旧事》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在北平城南度过的童年生活,以及经历的几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成年人的悲欢离合,也都与这个天真善良的英子有关。在她稚嫩的眼睛里分不清楚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而每一段经历都是关于离别。它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对于成人间复杂的情感,她始终用善良来面对。特别喜欢小说里面多次出现的歌词,这是一首离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每当这首歌出现的时候,那一定与离别有关,小英子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首歌直到小学毕业。当爸爸的花落了,她的童年也跟着结束了。这是一个多么唯美的童年画卷啊!那时候的我只能看到开心处跟着高兴,看到离别就会流泪,因为我们在书里同龄。那种深入骨髓的忧伤和快乐,就仿佛我也曾经跟随小英子一起生活过一样。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了文字。它可以带着你哭,带着你笑,带着你看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生。我记得,这本书我曾经反反复复的看。虽然看的还是故事,却有了更多的思考。尽管这种思考是稚嫩的,就像小英子的眼睛一样。
或许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而这些人,这些事却可以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不同的意义,或者改变他们的命运。如果说自从读了那本《城南旧事》,让我喜欢上了文字的话,那么在我中学时候的又一次经历,则是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语文作文题目好像是关于什么读后感。我写了一篇关于《来自天堂的挽歌》读后感,那是在考试前夕,我在《青年报》上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来自天堂的挽歌》。当时的青年报也是很受欢迎,特别有水准的刊物。它讲述了一个29岁,在国内外事单位工作,有着大好前途的小伙子,由于羡慕西方生活,向往天堂般的西方国家,在一次随团出访时叛逃国外。因为没有合法身份,他受尽屈辱贫困交加,想象中的天堂在他眼里成了人间地狱。在极度失望苦闷和悔恨中他选择了自杀,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他写给家里的那封诀别信,就像一首来自天堂的挽歌。我不记得在考试中我是怎样完成的这篇文章,只记得,当时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且在年级各班传阅。好像老师有过这样的评价,文章选材新颖,主题深刻……学生时代写作文最大的骄傲除了高分数,就是你的文章在年级各班传阅。文字的魅力,以及文字给人带来的荣誉和快乐,足以让年少轻狂的我励志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
抚今追昔,少年时的梦想至今依然铭记于心。文字,成了我一生的最爱。或许,那个梦想永远也不会实现,但是我执着的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曾经的年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