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老师说:“拯救学生的灵魂并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如何给学生创造机会呢?书中写道:坚持写学生故事,追求的就是推动反思,激活思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如何“高效”地写学生故事呢?书中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从个别学生的成长故事中完成对一些教育问题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一类学生的教育思路或方法。(由点到面)
二、从“叙事”导向变为“问题研究”导向,把主要笔墨放到发现与分析普遍性的教育问题上,从学生个案故事出发提出问题,进而具体分析问题,构建解决这类教育问题的思维模式。(问题导向)
三、记录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在分析问题时要有“系统思维”,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关注到。(系统思维)
四、做“自己的”“具体的”叙事研究。(具体研究)
我之前写过一些学生故事,不过只停留在叙事层面,更多的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叙述,没有明确认识到故事反映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更缺少对问题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即便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果有人问促使其进步的原因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我会一时语塞,说不出所以然来。凭感觉的教育方法,模糊不清的教育理念是经不起追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受到了一些启发。
我写的学生故事,只记录了某生校园生活的某一片段,没有连续的记录,更谈不上系统记录。这样的叙事,对学生的认识是单一的、片面的,不是立体的、全面的。如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怎能就学生的一次行为表现,来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这样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要有问题意识,跳出过于关注学生行为的泥潭,去发现行为背后的问题,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个别学生的问题有个性成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知也因人而异。但是,个别问题往往也蕴含着共性问题。比如后进生,普遍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是共性问题之一。为什么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家庭环境因素:父母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缺少学习氛围;有学校因素: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唯成绩论,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有自身因素:对学习缺少正确认识,意志力和自制力较为薄弱等等。对于某个学生来说,导致其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也因人而异。继续把某一因素进行拆分细化,深入思考,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不必害怕问题,不断地追问下去,才能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解决问题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在理解的过程中,解决办法会自然产生。有了办法,及时总结,以备后用。
总之,在写学生故事时,要有建构意识,连续记录学生不同时段的表现,分析问题时要有整体观念,从不同因素多角度提出几个为什么。真正地从叙事导向,变为问题导向,成为研究型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