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注你的注意力!为何及如何控制你最强大的思维工具
专有/专业术语
-
注意力(attention):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
工作记忆(working meomory):在虚拟的寻找钥匙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将记住的信息从潜意识中调动到注意力可及的地方。
-
执行控制/认知控制(Executive control/cognitive control):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调用特定的记忆并将有用信息保留在工作记忆中
-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认知过程的CEO,协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运作。
-
注意瞬脱:转移注意力需要一小段时间让思维重新定义,过滤无关信息,实现主要任务的过度
-
元认知(metacognitive):执行控制力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思索
-
元过程:我们用文字记录知识,在时空中传递文字符号,而其他受过同样训练的人不论身处什么地方、什么时代,都能学到同样的知识。
-
元认知知识(也叫元认知意识):指个⼈对⾃身及他⼈作为认知主体的了解。
-
元认知规则:指对认知和学习经验加以管理的规则,通常通过⼀系列控制学习行为的活动来实现。
-
元认知经验:指同当前持续的认知活动有关的经历。
-
选择性忽视(Selective neglect):屏蔽无关信息。
-
神经元再利用:令原有机制服务于新功能的现象。
-
开放的专注:注意力不是集中在一个单一的任务上,也不是在多个知觉,思维,计划,目标和记忆之间跳跃,它始终关注着当下的自身,持续地保持着清醒的警觉
-
元认知策略:将所学的注意力控制技巧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上
-
默认网络/叙事网络:进行自省,回味幻想,唤醒记忆或制定计划的时候,这种网络就活跃起来
-
直接经验网络:容纳更多来自感官的信息,更灵活地应对一切
-
冥想:不带任何个⼈情绪地关注⾃⼰的呼吸,当你感到思绪游离时,让它回到呼吸上;冥想者需要反复进⾏这个过程。
-
找准切入点:每天上线之前写个⼀句话的⽬标,⼀天之内对⽬标回顾两三次。
-
番茄⼯作法(Pomodoro technique):⼀种简单的训练注意⼒的⽅法,你只需将你每天的主要任务写在⼀张纸上,将计时器(计时器⻓得像番茄,这种⽅法因此得名)定到25分钟,然后开始⼯作,直到⼯作完成,或者计时器响起。然后花5分钟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详情-番茄工作法
引用
- 通信产业既不关注真相,也不关心谎言,它追逐的是虚幻的东西,甚至全然无意义的事物。总而言之,前人没有考虑到,人类对于消遣的欲求是无止境的。——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重访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1958
- 大脑的分析力、推断力、洞察力以及与人类意识相关的所有能力,同数字化思维模式带来的灵活性、多功能性和信息综合能⼒并不互斥——玛丽安伍尔夫(Maryanne Wolf)《普鲁斯特与鱿⻥》(Proust and the Squid),2007
聊注
- 走神是毫不费⼒的,注意⼒很⾃然地就涣散了
- 注意力切换对精神的影响比人们预想的要大得多
- 要在这个信息不断涌动的世界⽣存,必须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摆脱⼲扰,这是你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 注意力实验:对自己的注意力有所觉察,开始关注自己施加注意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人在多种媒体中控制注意力的能力
第二章 垃圾识别术入门:如何找到需要的信息及如何辨别信息真伪
专有/专业术语
-
pagerank:对某个网页排序的依据是有多少其他网页链接到了该网页中
-
门槛站点:助人入门的网站
-
三点定位法:多个信息来源
-
前任受众:允许他们评论自己的博文
-
新闻雷达:将不同rss推送消息按某种逻辑捆绑在一起
-
算法权威:涵盖数字化信息集成和人的意见的系统
-
信息力:对信息的注意力
-
PageRank:一种搜索结果排序的算法,对某个网页排序的依据是有多少其他网页链接到了该网页中
-
ScienceDirect:提供免费的学术论文导航服务
-
WikiTrust:架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评估系统网站,能对维基百科信息提供的作者进行信誉评估
-
Youtube:可为视频添加关键词的主要网站
-
traceroute:测试网络是否能够连通
引用
在信息极丰富的世界里,信息之充裕的反面是一种匮乏:对信息所消耗的东西的匮乏。而信息会消耗什么呢?这很明显:它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丰富带来了注意力的短缺,人们因此必须高效地在过多的信息之中分配注意力。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信息充盈的世界中的组织设计》(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World),1971
聊注
- 数字化媒体带来了走神和轻信的危险,这点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要摒弃那种对注意力放任自流,或者对流言不加甄别的坏习惯。
- 不是说要拒绝相信一切;而是不要一开始就相信一切。就算你已经找到答案,也不要停止调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不要理所当然地接受你遇到的第一条证据。
- 从本质上看,一个人在形成自我定位的时候,必然会进行垃圾识别。要形成对谎言的敏感度,我们必须或多或少地明白如何问问题,如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以及如何探求意义。
- 你看到一个链接,然后决定要不要点击它,这时候你就对注意力施加了执行控制;你也有可能不进行控制,任由注意力成为信息的俘虏。
- 你的认知行为和社会行为就开始影响你的思维和周遭的社会环境。正如我先前提到过的,“信息力”是我自创的词,它描述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内在的注意力技能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筛选工具。
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专有/专业术语
-
搔到痒处:自己本来要做这件事,将其贡献给大家
-
产草的绵羊:使用资源的同时还提供资源
-
数字参与素养:包括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说服、策展、讨论,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呈现),也包含多种参与方式,比如说给照片贴标签、收藏网站,编辑页或面者写博客。
-
有意识地参与:了解他人如何从你的无偿付出中获益,并且判断自己得到的回报价值几何。
-
参与文化:与艺术表达和公民事务相比门槛较低。鼓励和他人创造和分享作品。存在某种非正式的师徒制,让最有经验的人把知识传授给新手。成员认为他们的贡献是有意义的。成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依存感。
-
文化阻力:被挡在文化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之外
-
文化阻力理论基本假设:一般公民都被挡在文化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之外
-
参与的风格:“友情驱动”与“兴趣驱动”
-
胡闹(messing around):数字媒体技巧的时间和交换。非正式,开玩笑的交换粉丝视频等文化产品
-
极客式闲逛(geeking out):兴趣驱动小组举办的活动花费更多时间,与其所在的亚文化的特征紧密相连;指有较高超电脑能力的人或网络技术人员或电子爱好者
-
混编(remix):不局限于DJ对音乐重新取样混合,把具有文化特色的内容并分享出去,他们就成为生产文化的公众;粉丝开始写同人小说
-
策展人(curators):这一角色过去通常是指运作博物馆的人;扩展到描述那些为彼此寻找和评价信息的网络参与者,他们通过精心收集的链接来创作,这些收集皆可提供给他人使用
-
公共主义者(Commonist)*:不希望废除知识财产带来的私利,但希望天平重新平衡,让价值重新向公众回流。
-
联网创业者:为群众贡献并从中获益
-
公开写作:在真诚反应自身经验的同时和他人一起参与讨论公共话题的公共对话
-
自我的呈现:声音是在网上表现身份的基础
-
智能过滤器:给受众选择,加入背景说明,并且列出特定兴趣的链接
-
参与的幂律:曝光更少的参与方式
阅读-加标签-评论-订阅-分享-写作-重构-合作-领导
-
策展:是一种参与形式,一些人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分配
-
社会化书签:书签上加上关键词
-
大众分类:事物实体可以轻易通过多个分类储存和发现
-
玩乐劳动(playbor):分享自己的资源,从中获益更多
-
印象管理:人们向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塑造他人对自身的印象
-
可供性(affordace):人们能够掌握某种技术的特征
第四章 社会数字指南:集体智慧的科学与艺术
众包项目的六种成功要素
- 有远景和策略:让参与者觉得众包项目意义重大,从内心敬畏其目标。
- 人力资本:把一大群拥有各种不同技术、能力和素养的人们吸引进来是一大关键。
- 基础设施 :如果没有社会前景,就不能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志愿者,移动通讯和网络工具的组合让人们易于贡献,并把贡献吸引起来
- 联系和信任:排行榜、成员之间的顺畅沟通、人群和意见领袖的认可,这些条件让协作顺畅
- 外界环境:外界条件可能改变一切深刻影响众包项目的成败
- 人群的动机调控 :有多少志愿者和项目资助者的意愿一致并且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社会的形状:为什么网络很重要?
专有/专业术语
-
社会传染:自身处于社交图谱中心,并且是唯一与所有节点都有联系的节点。
-
个人中心网络:自身处于社交图谱中心,并且是唯一与所有节点都有联系的节点。
-
联系强度的定义:多种因素的组合,包括情感强烈持续的时间,亲密度(互相信任),以互惠服务为特征的互惠服务。
-
联网创业家:发现自己创造的工具能让一些人称为连通不同部门的桥梁。
-
三重革命:网络化的环境,网络设备的广泛普及,动动拇指就能发微博短信召唤出个人网络的便捷性。
-
囚徒困境:个人只会在让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前提下行动,那么网络化学习就和一种社会理想有关—强调工作效率而参与。
第五章 社会的形状:为什么网络很重要? 中的社会资本 -
“ 纽带性” 社会资本:指的是那些拥有很强的共同背景,并且为彼此之间的关系付出很多的联系, 比如说具有强关系的朋友、 家人、 邻居和同事。纽带性社会资本增强团结的感觉, 增强信任, 具有直接回报行为。
-
“ 桥梁性” 社会资本:是较弱、 距离较远的关系的集合, 也是由拥有共同特点的人们组成的。帮助小集团打破狭隘的世界观, 引入外来的信息, 并促进信息扩散到多重网络。
-
“ 连接性” 社会资本:则是处于不同的环境和社区的人们的联系, 或者说组成小世界网络的那种必要联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9407994/a648ef83c332b0ce.png)
- Sarnoff's Law 萨尔诺夫定律:萨尔诺夫定律以电视先锋大卫·萨尔诺夫(David Sarnoff)命名,说的是在电视和媒体这样的广播媒介,[其]价值随着用户数量增长呈几何级数上升趋势:用户越多,价值越大。
数学公式:
- 用户N的网络价值=N
- 用户N的网络 与 用户M的网络 互连价值=N+M
-
Metcalfe's Law 麦特卡夫定律
麦特卡尔夫定律则来自以太网的创始人和互联网硬件结构的先驱罗伯特·麦特卡尔夫(RoberMetcalfe)。他认为,在以太网和互联网等多对多网络结构里,价值增长的速度比广播网络要快,因为增加节点可以大大增加每个节点的连接度。当每个节点都有可能连到任意节点时,每增加一个节点,就不只增加一个单位价值,潜在的连接是节点数的平方。
数学公式:
- 用户N的网络价值=N^2
- 用户N的网络 与 用户M的网络 互连价值=N^2 + M^2 + 2MN
-
Reed's Law 里德定律
能够让个人构成群体的多对多网络(如互联网和万维网),其实用性增长的速度远超麦特卡尔夫定律的预测,因为每个节点的价值不仅需要乘以其连接的节点数,还要乘以可能联系到的潜在群体数目。
数学公式:
- 用户N的网络价值=2^N
- 用户N的网络 与 用户M的网络 互连价值=2^N * 2^M
第六章(有意识地使用)网络能让你更聪明
专有/专业术语
- 景观社会:大众的热情遮蔽了现实,我们自以为生活在真实世界中,但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虚幻,形成罗马人的“面包和马戏团”的狮子超现实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