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讲了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
那故事出自于《庄子》。讲述了一位名叫尾生的痴心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私订终身,却因家贫不为对方父母所容。为追求爱情和幸福,二人决定私奔,约定在城外的“蓝桥”下见面,双双远走高飞。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8748/0d97d2ddd47e7c87.jpg)
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过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8748/0b28fb9282166991.jpg)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却始终不见姑娘踪影。他最终选择抱住桥柱,寸步不离,终于被活活淹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8748/9a37e51bab98a36b.jpg)
原来,姑娘因私奔的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连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声,悲恸欲绝。他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与之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听毕这个故事,先是震惊,后是感动,再是羡慕,终是久久难以忘怀。
一句誓言,足可以让相爱的两个人忘却生死,这需要缘于何等超凡脱俗的相信与痴情?!
现代诗人洛夫在他的《葬我于雪》一诗中有过这样的诗句:
我在千寻之下等你
水来
我在水中等你
火来
我在灰烬中等你
一定会有人说尾生是傻的——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但你想过没有?若没有了这般痴傻,这世上也便没有了可歌可泣。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有了一位心仪的对象,认识不多久,便用他们的名字缩写和1314连在一起,注册了其微信号。
我对TA的行为不谨有点儿看法,问TA:“你确定这就是你的一生一世了吗?”
TA说:“只要想就可以了。”
我笑了。一方面笑TA的单纯:不知这世上有多少无法预知的变数;一方面又羡慕那个对象,想着当下这个诚信缺失的年代,人们一生能听到这样单纯而美丽的誓言的机会,大概也只有在他们这个不谙世事的年纪了吧。
在我有限的人生里,也听到过无数次誓言。每一次在我看来,发誓的人当时都是严肃认真的,发出的誓言也都是格外美丽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我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那些发过誓的人,已不知散落在天涯的哪个角落,那些美丽的誓言,也不知消散在哪一场迷人的风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8748/406af2e0dbb05eeb.jpg)
所以后来,我学会了:不再给任何人轻易的承诺,也不再相信任何一个一张嘴就轻易许下的誓言。我记住了:验证一颗心,就不要听TA怎么说,而要看TA怎么做。
朋友原本约在清明节见面的,我大费周章做了准备,结果说好的要来的,最终一个也没来。他们都会有不可推却的理由,不用问,我都知道。
昨天,他又想把日子约在五一,我未置可否。他问我五一会出门吗?我说:“你来我死也会等。”他立刻答:“你在我死也会去。”
我又笑了。这誓言实在好听,让我的心又不自觉地微微一颤。然而随后,我的头脑便立刻清醒起来。我敲出“受伤,未愈”四个字,并告诉他,我一言既出,就必对此话负责,而对于他说的,我已不由得打上一个问号。与其相信这样提早的计划,我更愿相信我到时会看到的事实。
人心不是天生就冷的,只因为在别人身上没有看到想要的热情,慢慢才会变冷。誓言这东西故然好听,但若不能以命换,还是不要轻易发吧,发多了,便会玷污了二字,轻如鸿毛。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8748/0cd1d47997191cc8.jpg)
我愿先做那个以身试冷的人,但我的底线是,我首先得要保证自己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