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很多人受某些无良观点的引导,觉着宝玉和秦可卿一定有什么不正当关系,所以得知秦可卿死后,宝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这就是情人去世之后,宝玉伤心的体现。
秦可卿当然,我不否认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我本身也觉得秦可卿和宝玉有点什么)但是我要指出的是——《红楼梦》绝不仅仅是情情爱爱这么简单,只从情爱的角度出发去解释一切,那看问题未免就太片面了。
事实上,在宝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后面,脂批紧跟着指出:“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然而也正是这一段蹊跷的脂批,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在解释这一段时大多选择了忽略,为什么呢?因为从小说角度看,这段脂批让人没法理解。秦可卿死时,宝玉绝不会超过14岁(不然后来怎么能搬进大观园和女孩子们住)。一个虚龄十四岁的孩子,怎么就能“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宝玉毕竟是个孩子啊。很多府中的事物你连听都还没听说过呢,这一点让人疑惑。
贾宝玉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14岁的小孩,你就算看定了秦可卿,就算认为后继无人,怎么能到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的地步呢?甚至说宝玉“焉得不有此血”?还“为玉一叹”?在这个时候,安排这样一个小孩子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实在是不符合他的年龄身份。凭曹雪芹的如椽巨笔,不可能犯下如此的低级错误,我看到这里浮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蹊跷、太蹊跷了!里面一定有什么曹雪芹刻意含而不发的东西。
我们接着看后文,宝玉的行为变得更加不同寻常。
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
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庚辰侧批:又淡淡抹去。]这是急火攻心,[甲戌侧批:如何自己说出来了?]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庚辰眉批:如此总是淡描轻写,全无痕迹,方见得有生以来,天分中自然所赋之性如此,非因色所感也。]
宝玉和黛玉诶,脂批很明确的点出来了,曹雪芹写这一段的目的之一,就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宝玉这一口血,不是因为爱情!曹雪芹也没有否认他俩之间的感情(尤其写太虚幻境那一段,让人捉摸不透、真假难辨),曹雪芹特意强调这一点,使得宝玉原本蹊跷的行为显得更加怪异了。
我思来想去,只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一刻,可能真正吐出一口血的不是贾宝玉,而是曹雪芹。
为什么曹雪芹要吐血呢?因为秦可卿死了,贾府很可能立即就会覆灭。
只因为这个秦可卿,实在不是一般人。
《红楼梦》对秦可卿葬礼的描写:“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来。”所谓“花簇簇官去官来”是指穿官服来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这四十九日每天都如此。你要知道,当官的这个人可以因为私交过来吊唁,但是官服穿不穿,还得看场合。在古代,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准你就是杀头灭族的罪。
秦可卿的葬礼贾珍只不过是个三品爵威烈将军(还是世袭的,没啥实权),而且死的还是他的儿媳妇。到头来这些官员纷纷来为一个爵位并不高的官员的儿媳妇进行祭吊?还穿着官服?
不仅如此,秦可卿所用的棺木更是“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后来“义忠亲王犯了事”所以那个棺木就给了秦可卿了)大家可能乍看起来,这都没什么,有钱就行了呗。但我要说,在封建时代,你有这个钱也没这个胆,因为这是要灭族的大罪。(僭越)那为什么秦可卿能用这种棺木?而且,在葬礼上连北静王都要身穿孝服屈尊祭奠秦可卿呢?
这一点我赞同刘心武先生的话:秦可卿的出身相当高贵,至少也是个王室成员。
大家应该还记得,87版红楼梦有这么一幕:在秦可卿死后不久,正是贾政的生日,皇上突然宣旨召贾政入宫。你说平时皇上没事召人入宫,一方面可能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比如打仗了。也有可能是贾政要办事、或者是有什么问题要问。明明有很多可能性,但是整个贾府尤其是贾母,都显得“惶惶不定”,伫在大堂廊下一直等消息。
贾元春贾母这个反应太激烈了,肯定和秦可卿的死不无关系。而且秦可卿才死,贾元春就加封贤德妃。秦可卿一死,她弟弟秦钟也死了,她父亲秦业也死了,秦氏一门突然间就绝户了,这些都让人难免产生联想。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秦可卿很可能是贾府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她的死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根重要的支柱,而宝玉或者说曹雪芹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急火攻心、喷出一口血来”
他早已知道贾府的结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