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白酒消费,从人群的年龄结构上看,
依然还是以60后、70后为主,老龄化趋势明显,而90后的饮酒热情不高;
45岁~60岁的男性消费者每天饮用白酒的占比为34%,
分别比30岁~45岁、30岁以下年龄段高出1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笔者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传统白酒的营销更集中于产品本身的历史、工艺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
通过文化和价格保持自己的品牌调性。
这与90后甚至00后清新奔放、喜好多变、富有个性的消费主张差异较大。
二是白酒产品价位上升过快,超过了年轻人的承受能力,
这必然使得他们改变餐桌的消费方式,也即改喝洋酒、啤酒、饮料等。
即白酒企业本身,与年轻人缺乏有效的用户培育和互动。
三是白酒的包装囿于中老年消费者的定位,不管字体、器形还是色彩,
在视觉传达上也都算是远离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一些主流白酒品牌的广告,诉求对象基本集中在70后的人群身上,
其宣传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年轻人对白酒老旧的形象认知。
摘录了部分年轻网友对白酒的印象,可以感受一下。
针对白酒消费“后继无人”的趋势,白酒酒企多选择利用小包装产品——小酒,
作为年轻化的主要解决方案。无论是新的创业品牌,
还是传统的白酒企业都纷纷推出容量小、包装时尚,价格亲民的小酒。
除了江小白,现在列在“小酒”名下的还有泸州老窖的“泸小二”,
郎酒集团的“歪嘴郎”,五粮液的“干一杯”,洋河的“洋小二”、杜康酒旗下的“杜二”等。
这些面市的时尚小酒多达200多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
理论上,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互联网技术等优势,
消费者的“小众化”特征与整个消费 “多元化”趋势将带来明显的“长尾效应”。
只要酒企有基于真实需求的足够差异化特征,
就能够俘获属于自己的特定消费人群,从而获得可观的收益。
而现实中,大多数小酒还是停留在包装形态上的个性化,
在品牌推广和互动方面,依然用着传统白酒产品的打法。
目前所谓白酒年轻化,很多都是70后甚至60后的人在研究,
未必真的能懂年轻人的需求。
80后、90后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生活观念的理解都很不同,
不是换个包装、营造个概念就可以轻易打动。
年轻的消费者们关注点一直在变,
要能伴随消费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才能真正的留住他们。
在白酒年轻化的问题上,并非是年轻人不懂白酒,更多的是白酒不懂年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