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分享了一本书: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
这本书在去年,也就是2018年3月读时,只是翻阅了前几章节,觉得蛮受用,但并没有全部阅读完。
在5月底时,有人想找帮忙,想让我在6月13日做一期,读书分享。
我最喜欢的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已经有人分享过了,想分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已经有人分享了,而当时的我,直接想起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但其实并没有读完,就说:“那我就分享这一本吧。”
在6月13日需要分享时,其实我已经阅读完了这本书,也已经将此书的听书稿听了至少6遍,可是到最后,在分享前,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似乎真的没有多少抽象的理论,只是简单的关于作者成长经历,经验的提炼,而对于作者这个人,如果深查,会发现也还是存在很多争议,当时的感觉便是,我似乎没有选好书。
但想想每一个能写出书的人,就已经比我们这些人有毅力,有成就了,不管这本书是好还是坏。
于是6月13日的晚上,我进行了读书领读,整个过程,我把简单的道理、简单的内容与自己的实践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努力把半小时就能结束的内容讲了1小时20分钟,在期间我的语速适中、没有太多“嗯、啊”口头语,但是对于我的领读书籍内容来说,不算是一个有料的领读。
事后,我跟主办方沟通,我想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她们只提出来一条:“希望所有的知识,都是有源头,从原点入手。”其实我懂,这些原点,需要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就像曾经跟一位在我现在看来大神级的人对话,他也告诉我:“要些学习通识知识,这样知识大厦的地基才能打牢。”于是,我开始买经典书籍,开始阅读经典书籍。
这次分享给我的一些启示是:
一本好书,能讲好很难,首先要做到讲懂。
而对于一本一般的书,如何把一般的书讲好,把不好的书讲好就是一种本事来。
也许没有旗开得胜,但是毕竟每一段路都是一种过程,毕竟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完善自我过程中。
希望自己可以戒骄戒躁、踏实研学,这样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的作用,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