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人吕庆荣的山水情怀与文化滋养
作者:于学忠




又到春暖花开时。“学忠老弟,有时间带朋友来到大哥家里做客!这里,山花烂漫开遍野!”不久前,吕庆荣与宗海丽夫妇发微信与我交流时,发出照片与这般诚挚邀请。
由于工作原因,我与吕庆荣与宗海丽夫妇二人相识已有七年。他们30多年来痴心山区环保、搜集民俗文化;直到现在,我对他们仍充满敬畏之情。近年来,“夫妻同创作”一直活跃在文坛,以家乡儿女的赤诚情怀歌颂家乡的山川人物和发展变化。

粗糙的双手,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56岁的吕庆荣,是盖州市什字街镇邢家沟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义务环保;34年来,行程2万多公里,在家乡碧流河畔捡拾垃圾近百吨。仅从外表看,谁也不会把他和诗人联系在一起,但他的确是个农民诗人,有着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活跃的写作思维,他曾出版了两本诗集,第一本是2013年出版的《情系碧流河》(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二本2016年出版的诗歌集《追梦碧流河》(作家出版社出版),读过这两本书的人都很感叹老吕的才情和不懈的努力付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作为农民,吕庆荣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作为诗人,有着别样的情怀。在农民和诗人之间,他保持着最纯真的笑容。30多年来,很多文友通过作品读懂吕庆荣,当得知他家境困难时,给予他无私的帮助。“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像你一样,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辽宁,美丽家乡”,这是省政协主席夏德仁读过诗集后给老吕亲笔信中的一句评价。而吕庆荣用自己退伍老兵的信念和坚守、三十多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碧流河,默默回报着社会。在吕庆荣身上,总能看到一股慷慨激昂的正能量,或者说具有强烈而深沉的赤子情怀。

这位四处漂泊的“田园诗人”,在34年间身体力行,为碧流河回归自然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是,他一直坚持写诗,就如同在诉说自己的生活。
1984年,吕庆荣从部队回到家乡,他发现,“山上的树已经没有了,狐狸、狍子、山鸡也都没有了。”更让老吕痛心的是家乡的碧流河:“村里有垃圾都往里倒,最严重的是过年没放完的炮药和村里电池厂的不合格电池也往里倒。我知道这些炮药的成分,还有电池,里面有汞,要是泄漏了整个水就完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吕就用到河边拉沙子的牛车,将这些污染物清了出来。“当时装了两麻袋,记得很清楚,最后埋到了远离河边三四公里的地方。”
吕庆荣所在的村子曾经遭遇过百年不遇的泥石流。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老吕的心,他在家乡碧流河边一块石头上刻上了“故乡万岁,记住泥石流”几个字,“就是要告诉自己,环境不能再继续破坏下去了,要牢记教训。”这几个字现在还静静地躺在碧流河边。
吕庆荣在一首诗作《山上人家》中,他这样说:“留在春夜绿海花开,留在夏日莺飞草长......我没有后悔这些景象,鱼不知水的苦涩,鸟不知树的悲伤.......不是陶渊明偏爱着菊花,菊花过后便没有别的花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环保人士钟情于环保的缘由——正是因为他已经化身为鱼、为鸟,无比地热爱家乡,才有了这种倾心环保、倾情于家乡的浓厚深情。孤独和苦难的相伴,非但没有让吕庆荣失去生活的勇气,反而更加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对于诗人而言,这反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年前,应邀到吕大哥家去吃年猪。宗海丽大姐笑着说:“山里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家你吕大哥这个人啊,让我漫山遍野地用筢子搂柴火!”站在房前,吕庆荣笑容满面:“一棵树都没舍得砍,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贝啊!”
他多年志愿公益事业,2015年被评选为中国好人,大连市第二届十大环保人物,营口市首届道德模范,辽宁省第二届环保杰出人物,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2017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委公布了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名单,吕庆荣作为“最美志愿者”入选。
来自乡邻曾经的不解、嘲讽,也渐渐转变为尊重和一路同行。如今,在十里八乡提起吕庆荣,几乎家喻户晓。随地乱扔、乱倒垃圾的少了,碧流河的水清了,环境美了,鸟兽种类不断增多。

“我做不了什么大事,能守住家乡的绿水青山,让子孙后代看到花鸟虫鱼,喝到干净的水,就值得了。”如今,作为辽宁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员,吕庆荣依旧活跃在环保路上。
酷爱文学,30多年笔耕不辍写诗歌。高中毕业的他,通过自修取得了辽宁大学中文专业函授专科文凭,在环保、农作之余,他笔耕不辍。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营口市诗歌协会理事,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盖州市诗词协会理事。

吕庆荣尝试与心灵对话,与村庄对话,与花草树木对话。在他看来,只有全身心进入这种无法被常人理解的冥想后,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才会排解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孤寂。诗作《情系碧流河》中,“布谷鸟凝睇西去的斜阳,峡谷里传来杜鹃的歌唱。辽南啊、大山!严峻啊、粗犷!命之水——碧流河,穿过无奈的岁月,历经历史的沧桑,依然在千山万壑中流淌。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不需要太多的时光;生命的声音,就是流水的声响。长河落日,母性的柔长,赋予每一个弱者不死的灵魂,给它们带来一个个崭新梦想。”灵感时常从脑海里迸发出来,他记录在纸上,形成华丽的诗行。
书写诗歌的劳动者。“起初写诗,并非想成为诗人,而是生活中淤积了太多的苦闷与伤痛,想要抒发一下。”吕庆荣说,他的杰作更具经验的厚度与直指人心的力量……“我这些诗,都来自在大自然里劳作的一些感受,白天捡垃圾、种树的时候,看到一朵花开的时候,听到一声鸟鸣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感想,晚上回家,就把这些感想写下来。”吕庆荣说。如今,他在几个诗友群里小有名气,有人把他的诗配乐朗诵后上传到网络空间。省内一些学校时常邀请他去校园宣传环保,这也让他收获了不少学生“粉丝”。“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干不了太多事,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吕庆荣说。
如今,很多人都在说:“诗歌和自己的生活很远。”诗歌是否已经真正边缘化呢?

吕庆荣的诗纯净自然,很有灵性。在一首诗作《山花情》中,他这样说:“一朵山花,在山崖,静静地,花红为谁?为鸟、为蝶、为风,呵、只要是花!生命,拉起绚丽多彩,向山、向水、向阳光,心不老,年轻不衰,守望岁月的高洁!”诚然,"诗和远方"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是的,人生不应该只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妥协于现实。还应该充满对美好世界的想象,还应该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农民诗歌,在我看来正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其生活的痕迹与生命的细节跃然于之上,并与诗歌一起流传。”

读者对吕庆荣认可,让他感到非常欣慰,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许多在校大学生拜读他的诗歌,表达对吕庆荣才华的仰慕,称赞这是最好的励志诗,“在艰苦环境里坚持纯洁不屈不挠,相信真理和主义。”
一个人能够终身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那是人生的幸福。“三十多年来,我种了一座荒山,护了一片水源,出版了两本诗歌集,每天在大山里唱着劳动者的歌,收获了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如今,和那个普通的村落一样,吕庆荣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不过,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交替间,他多了一些感悟,这感悟像一股清泉,形成华丽的诗行,滋润着世间万物。
作者简介

于学忠,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辽宁盖州人,本科毕业。曾用笔名:逸轩、文子、文岛、佚名、弘文等。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盖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1990年开始发表处女作;先后在《青年诗人》、《深圳青年》、《故事世界》、《文学芳草地》、《当代工人》、《女友》、《读者导报》、《人生导报》、《诗友》、《鸭绿江文学》、《营口开发区报》、《营口日报》、《辽宁日报》、《中华儿女》、《人民公仆》、《赤子》、《辽河文学》、《中国石文学》、《九头鸟文学》、《卫星电视教学》、《南安文学》、《现代诗丛》、《北美枫》、《现代文学》、《民心网》、《中国青年作家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等全国多家文学刊物、杂志﹑网站发表作品。其作品,多次获奖并结集入作。现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两部。个人辞条,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辞典》﹙天马出版社93年10月版﹚、《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九四年卷﹚、《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国家外文局中国世界语出版社99年8月版﹚、《光辉岁月"中华儿女荣誉档案"》﹙国家外文局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9月版﹚等辞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