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豪鲁迅的先生观点,那就是人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生存,并不是勉强度日,就是要过的体面一些。(穷一点不要紧,只要干净整洁)
所谓的温饱,并不是奢华,做到衣食无忧即可。(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小生活)
所谓的发展,也不能像富豪一样放纵,而是能够在物质上享受。(就是多一点精神上享受)
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中国富起来了,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能力很强,但是很多人的见识会受到一些限制,一位美国教授问很多中国学生,问他们将来打算学什么,做什么,大多数的答案就是计算机和医学,经商,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学文,从政,或者做一些为大众服务的工作,很多人都是未来的专业有保障,收入都不错。
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爷爷辈,父母辈都是穷过来的,再以前的社会里,普通人能够饭吃,能穿暖,就已经是幸福的模样了,从爷爷一辈传承下来的教育思想理念,都是在传达,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有班上,(而上班工作这个概念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一直影响着我们几代人的思想.教育.理念,不是谁的对与错,而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塑造了我们大部分中国人。
改革开放的那些人,为什么他们能比大部分走在前面呢!就是因为他们率先走在很多人的前面,有出国的时机,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或者改革开放的实验地,像深圳,几个经济特区,福建啊,新思想的潮流从海岸线传播过来,先从沿海城市人接收,内陆就要滞后很多很多,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几代人会不一样了。
在美国名校,比如哈佛,耶鲁的一些教授都会问,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部分中国人回答都是进大公司,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创业等等,美国人的思想就是,提高一个人的影响力,从政,当总统,成为富豪,改变一个社会群体,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金钱,和学历,是知名度,影响力,就像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懂得把钱看淡一点,必须讲究团队合作,而非个人主义。
在明朝有一个清官,为了争取社会的公平,人民的正义,减少杀戮,据理力争,反对君主,舍小家,为大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精神上,肉体上的折磨,身边的朋友,同僚,家人,劝阻,都没能改变当初的意志,在送往死神的路上,在离别的路上都能看见老百姓伤心和哭泣,全城的老百姓都为之送行,这就是影响力,影响了一个社会,影响了一个朝代,名垂青史后人敬仰,这就是美国人的社会,我们古代也是一样,只是到我们现在时代变了,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回到这样的时代,只是时间问题,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现在只是被现实压制,思想束缚而已。
钱这个东西,从本质上讲是物质的媒介,而不是物质本身,为什么美国很多富豪,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愿意把钱捐出去,有三个原因。
1.是宗教原因,在过去基督教一直有奉献的传统,比如洛克菲勒在学徒的时候,就把百分之五的收入捐出去,到现在一辈子都没有间断过,从小就积累着影响力。
2.是希望后带成为有钱人后不工作,不上进的理由,大多数美国人他们都有良好的事业追求和生活习惯,他们总结出一个经验,钱是为了孩子喜欢的事情,而不是炫富,无所事事,再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炫富的年轻人,哪怕借贷消费,都不会量力而出,二代人就怕一代人传下来事业败光了,所以能够意识的朋友,可以值得借鉴学习。
3.美国有大批的基金会,他们会把捐出去的钱是有附加条件的,甚至有政治条件,给大学设立奖学金,帮助一些不能实现大学的人,还为某项研究帮助一些族裔。
也是美国人用这些捐赠,帮助,来要挟一些国家,来达到他们的政治诉求,这些都是政客们的目的,并非基金本意,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完美。
我国在过去很多绅士都会掏钱修路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古代有为了国家稳定,为了除去暴力起来反抗,有人为了名族尊严起来对抗,为了劳苦大众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懂得钱的用途,当然需要有挣钱的本领,否则上面的都是空谈,能挣到大钱的人关键是在于捡西瓜不要捡芝麻,就像我们现在年轻人,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为了能力而工作,一个西瓜的重量能抵得上200万立芝麻,因此,做一万件小事 时间花的不少,效果未必抵得上一件大事,比如雅虎公司规模很大,几乎设计所有的互联网,提供很多服务,数都数不过来,但是没有世界第一,服务有限,盈利有限,都是芝麻,还不如谷歌一个广告收入,人数是我国BAT的十倍,看看那个行业都挣钱自己都涉足,最后分到的只有芝麻,得不偿失,市值是阿里腾讯的几分之一,人也一样,所以人还是要大气还是有道理的,不要为蝇头小利挣个面红耳赤。
为了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一点点折扣跑几家店,网上比价两小时。
为了省一两元钱的打车钱,多走10分钟路。
有这样行为的人一点都不大气,算算付出的时间成本,你去认真干一件事情还有意义的多,捡西瓜和捡芝麻的区别?也许有人会反对,我有时间,没错时间颗粒度不一样,价值是有区别的。
比如一块著名的手表5万元,10万,20万,还经常缺货,而有些手表看起来也很漂亮,很精致,价格缺只是对方的一个尾数,同样是看时间,前者与后者的区别贵十几倍,上千倍呢!为什么,因为做到极致,你只是在模仿奢华。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分五个等级,第一个最高最低五级,每一级都是相差10倍,伽利略创造了晰摆钟和温度计,爱因斯坦,光的假定,光电效应,核能开发,艾萨克.牛顿,学界等级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能力与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距,而不是通常人们想像的差一点点。
大家身边应该也有很多工程师吧,我是认为这样分的,
五级.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能力水平晋升一级,不仅贡献多10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力,包括自己的收入也常常多10倍,做5件5级别,花的时间可能比做一件三级的事情要多的多,但是收益和影响只有后者的百分之5。因此捡西瓜的关键在于能够让自己承担更高级别的任务,所以你看见很多硅谷很多年前人,都过上富豪级别的生活,收入超过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一年的收入。如果你有多余的钱,要懂得将它们用在更容易的事情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