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秦帝国的连坐
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第一部)》中讲到:
大秦帝国烈酒下喉,卫鞅精神为之一振,“《治秦九论》乃卫鞅谋划的变法大纲。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得买卖之法令……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村、甲三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
连坐制就是一条隐形的绳子,把“乡里乡亲”们串联起来。
(连坐制确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又将大秦帝国拖入了深渊。)
连坐制本身就像一个链表(Linked list ),一个个的人串联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
2、链表的由来和表示
存储数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的是数组,数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下标快速查找,也就是便于检索。
但对于线性表(数组和链表都属于线性表)常见的插入操作,数组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插入操作为了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需要移动后面所有的数据!
链表正是为了快速插入的问题。
链表的插入链表每一个节点都由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构成;
多个节点首尾相连,构成线性表。
上一节《第二节、算法中的公平——队列》我们讲到了结构体,忘记结构体的定义的同学可以出门左转,查看上一节。
这里,我们就使用结构体表示链表,struct list_node就是链表的一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域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typedef struct list_node {
int data ; //数据域,用于存储数据
struct list_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single_list;
这里的struct list_node的用法与上一节的不同,使用typedef,大括号后面也有single_list。
这样以后在定义struct list_node变量的时候就不用写一大长串了,直接single_list就可以了。
//下面两种方式等价
struct list_node node;
single_list node;
3、链表的基本用法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便于插入数据的要求,链表的长度必须是可变的,否则可能没有空间插入!
所以,链表的初始化以及插入操作需要申请存储空间,函数为malloc()函数,用来分配存储空间。对应的有释放存储空间,使用free()函数。
由于项目运行结束后会自动回收存储空间,所以对于小项目而言,可以不手动回收,有兴趣可以搜索free()函数的用法。
下面的代码生成了一个最开始的一个节点,数据data存储的是5,因为接下来没有数据,所以next指针指向空NULL。
#include <stdlib.h> //malloc函数需要使用这个头文件
single_list *node = NULL; //1、定义头指针
node = (single_list *)malloc(sizeof(single_list)); //2、分配内存空间
node->data = 5; //3、给链表节点的数据赋值
node->next = NULL; //4、将链表的指针域指向空
初始化
我们可以printf打印数据,查看结果。
完整代码:
/*
输出:5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list_node
{
int data;
struct list_node *next;
}single_list;
int main()
{
single_list *node = NULL; //1、定义一个头指针
node = (single_list *)malloc(sizeof(single_list)); //2、分配内存空间
node->data = 5; //3、给链表节点的数据赋值
node->next = NULL; //4、将链表的指针域指向空
printf("%d\n", node->data);
getchar();getchar();
return 0;
}
这里我们使用了->这个运算符,叫做结构体指针运算符,用来表示结构体内部的指针指向空间存储的数据,比较拗口,看个例子就知道了。
//两者等价,省了个括号!程序员都是偷懒的!
node->data = 5;
(*node).data=5;
4、小结
这一小节介绍的新知识比较多,吃多了难以消化,所以就不介绍更多了。简单回顾下:
- 链表,就是节点连在一起
- 每一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链表最大的好处是插入数据快
- 为了实现插入数据快的功能,链表长度可变,要手动分配空间
链表的插入、删除、遍历操作,我们下一节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