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一天 2019-07-03
目前宝宝26个月,处于2岁的社交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社交表现是: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社交表现,作为家长,需要发现自己的孩子的社交表现,接纳并给予帮助。
他在外面,害羞,粘人,也不敢找小朋友玩,只喜欢跟妈妈玩,心情好的时候会打招呼,心情不好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Lucy老师讲,影响孩子社交的三大因素是:父母即主要抚养者对孩子社交力有很大的影响,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他的社交力的高低,天生气质遗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交力。
从这三方面的用词,看出对孩子社交力影响的排名依次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社交力的影响,最后是天生气质遗传。所以啊,我不能再拿孩子天生不爱社交来当不培养他社交力的借口了,作为父母,得动起来。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三方面:语言能力,处理情绪的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26个月的宝宝处于学语中,宝宝嘴里时不时冒出新词,这些新词都是他听我说过的,最近特别喜欢说“都可以,可以吧,都不喜欢,妈妈,快点过来”。他还特别喜欢说“帮忙”,整天妈妈帮忙做这个,妈妈帮忙做那个,看来我也特别喜欢说帮忙,所以他也是。
因此我得多跟他读绘本,听故事,多用丰富的词语表达事物和说话,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另外还可以多表扬和赞美身边人,尽管我会一直赞美他,可是对其他人赞美的就不够多。
中午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小朋友拿玩具和宝宝一起玩,不知为什么,他又要拿回去玩具,不给宝宝玩了。宝宝当然不肯,两个人在那里抢,我从宝宝手里把玩具拿过来,还给了小朋友,宝宝很难过,一直在哭,想要玩玩具,还说玩具是自己的。我抱着他去旁边逛了一圈,看看蝴蝶,才把他哄好不哭,不停的告诉他,“玩具不是你的,是哥哥的,这是别人的玩具,他可以收回去的。”
有一点没做好,我一直在强调,玩具不是你的,也允许他用哭表达自己的难过,可是我没有用好共情,我没有认同他的难过,最后只想他不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给他止哭。
下次在转移注意力前,再加上共情,只有加上了共情,我才更能接纳他的难过情绪,不会反感,也不会急于止哭了。然后晚上再总结下上午发生的这件事,他心里估计还没释怀呢。他有个现象:不能释怀的事,他就转移话题,不理睬,需要我帮忙把这件事说出来。
这是第一次看到宝宝因为一个玩具在外面大哭,不清楚他是长大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了,还是太喜欢那个玩具了。以前他手里的玩具被别人抢走,顶多是讪讪一笑,叫一声“妈妈”,看向我,意思“我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 这时我可能用换位思考的角度说,“那是哥哥的玩具,他想拿回去了”之类的话,这其实是一句接受玩具被抢的话,接受这个事实的话,对于孩子来讲,这样可能还不够,以后我还得加一句“我们还可以玩其他的游戏啊”。因此要培养几个孩子喜欢的游戏,用于缓解失落。
总结来说,处理情绪的能力,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做到共情,引导孩子寻找解救问题的办法。这里面寻找解救问题的办法,没有做好,以后要注意培养。
比如今天,就可以说“我知道,车子比哥哥拿走了,你很难过,很想哭,可是这是他的,他有权力拿回去的。你和妈妈一起来想想,怎样玩其他的游戏吧”,这种之类的。
换位思考,其实我不太理解,怎样培养小孩换位思考的能力,目前做的最多是:如果他让我不舒服了,我也会试着让他不舒服一下,告诉他,我不喜欢他这样做。
还有最近夏天,我做饭的时候,跟他说,不能在厨房待着,不然会被烫到。他不听,我把门关上,他哭的岔气了也要打开门。然后我只好抱着他炒菜,结果被油溅到一下,他再也不让我抱着炒菜了,改成多在我身后,我给他个建议,搬个小板凳,坐在玻璃门后面,这样既可以看到妈妈,也不会被油溅到了。
父母社交力影响
对于“社交参考性”,我深有体会,比如我现在都记得自己怎样模仿父母进行社交的。但是作为一个内向型人,我在这方面做的真的一般般。所以下次自己再逼孩子跟别人打招呼,告别时,自己先主动做好吧,自己先跟其他的家长和孩子打招呼,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的。
还有放下面子,厚着脸皮多和其他家长一起走动,才能影响孩子,每周联系一个家长。
天生气质遗传对孩子社交的影响
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这里讲的比较简单,我觉得宝宝肯定不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我只要一离开,他肯定立刻可以发现的。抑郁质也不太像,他的安全感还是可以的,粘液质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正如Lucy老师说是,天生气质遗传只是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也不是很大的影响,然而如果两个主要因素都无作为,只让气质遗传来决定宝宝,那就是父母的不作为了。
总结来说,这条就要,不要再说,宝宝天生害羞之类的话了。作为父母,发起主动社交并培养孩子语音能力,处理情绪的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宝宝的社交力。
不过,做这一切是为了让孩子变成外向型性格吗?并不是哦,只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见识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