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又在某个网站上看到了关于大学生支教的专题报道,有点惊讶。在我上大学那几年,大学生支教发展甚为鼎盛,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高校志愿支教服务的身影。然而,支教热之后,记者回访、教育专家调查表明,大学生支教引发了很多问题。他们提倡:大学生支教应该被有条件的鼓励,而非“脑热”一哄而上。几年过去了,针对部分地区大学生支教热“回潮”的趋势,我想炒点剩饭,为活动的组织者打一针清醒剂。
大学生支教的初衷的确是善意的:投身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大学生支教的益处也显而易见:给教育薄弱地区孩子在暑假“开小灶”补不足;给孩子带去对大学、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大学生精力充沛、天真善良,真诚的付出投入会给孩子带去浓浓爱意。这些都是好处,也可能是很多大学生在暑假安排支教的原因。但现在,年龄和阅历都成熟的我站出来,反对大学生支教,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整个社会容易忽略对“教育”专业性的要求。可能因为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职业,我们容易忽略它潜移默化所带来的点滴影响。不像医生,一剂药、一个刀口作用在身上的效果立竿见影,人会本能甚至苛刻地要求医生专业。殊不知,老师、医生,分别是灵魂和身体的工程师,灵魂同样需要细心呵护、精雕细琢。对医生有多高的要求,就要对教师有同等的要求。我支持高年级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去支教,他们几乎可以达到上述的全部支教益处。其二,大学生支教团没有良好的选人机制、培训机制、课程设立机制,上述这些机制的欠缺会带来很多问题。譬如,支教团变成了“观光团”、“联谊团”;白白浪费了孩子及家长暑期来学校补习的时间,孩子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孩子的心理脆弱敏感,不仅仅是因为贫富差距,大学生沟通、表现方式不当也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其三,支教活动多是短期项目,非常态化也没有连续性,并且缺乏反馈机制。我们都知道,工作中短期的项目会引发得过且过、搪塞敷衍的问题,支教也是一样。志愿大学生或者是为丰厚简历,或者是为体验生活,并没有长久的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想法和勇气。相应的,短暂的交流沟通,也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教育意义。部分大学生支教团结束后立马“就地解散”,以后也不会回头看一眼。
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要,需要101分的重视。就目前来讲,能够转变思路、自发抑制“支教热”、“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就是一所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力所能及的“重视教育”了。完全可以将这份对偏远地区的爱意转换成对学业的踏实认真;可以做宣传后勤工作,将专业教育委托给专业的师范人才;可以技术创新,开发远程课程平台等。总之,孩子是娇嫩的花朵,需要专业呵护,大学生若是真想为教育出一份力,方法有很多,不要偏偏挑不科学的硬来。
�c����J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