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生涯感悟,从诗圣杜甫的一首诗谈起,先引诗如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唐诗名篇,每每想起,总值得让人回味一番。诗中好雨润万物,这里抛出一个问题,雨对万物之润,是对万物的改变还是影响?
这首诗也屡屡出现在与教育有关的文章中,同样,在教育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在改变还是在影响?我们的初心是为了改变还是为了影响?
昨天听了一门关于《情境领导》的课程,据老师讲,情境领导理论已经历经70多年的实践和总结,这是一门管理学课程,教授管理者如何处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讲的是管理,我却想到了生涯,好像有点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感觉。其实也很正常,管理、咨询、教育,好像都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那作为管理者、咨询师、教育者,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对方,还是影响对方?
按常理,管理者手中拥有权力和资源,当然,权力本身就是资源,貌似可以改变被管理者。比如,我们平时8:30上班,如果管理者通知我们明天8:00到岗,我们就得8:00到岗,乍一看我们的行为被管理者改变。再比如,老师要求学生今天的生字抄6遍,虽然平时只需要抄4遍,学生就必须抄6遍,好像学生的行为也被老师改变。
可对方真的改变了么?其实有经历的管理者和老师大概心里都比较清楚,早来的那半小时或许并没有提高劳动效率,多抄的两遍也没有提升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为什么呢?老师讲了,影响做事效果的来自于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你可以强迫他的行为,但你强迫不了他的态度。
所以,老师说了,管理者要有效影响下属的行为和态度,注意,这里用的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老师说,人只能改变自己,对别人,顶多是有效的影响。因此,管理者最好根据下属的状态,匹配相应的管理风格,来影响下属。
在生涯实战班,老师也讲过,咨询师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既然是影响,咨询师只需做知时节的好雨,至于来访者是否发芽开花,那得看火候与时机,而不是遵从咨询师内心的期待。
再回到这首诗,雨润万物,我觉得是对万物的影响,而非改变,改变是来自万物自身。由于是影响,无论是“云俱黑”,还是“火独明”,你只需下好你自己的雨,不要为花朵如期未开而焦急和暴躁,待时机一到,自会“花重锦官城”。
在咨询中,来访者没有达到咨询师的预期,咨询师如果自己先焦虑和紧张起来,那就是一种“改变”的心态。什么是“影响”的心态呢,影响就是时时看到和感受来访者的状态,随时调整咨询师自己的状态,使之保持同频,进而必生共振,推动来访者自己去改变自己。
雨润万物,是影响而非改变,这样才能接纳那些暂未发芽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