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自述较长,但全程干货满满!
春节刚过,外地的亲戚朋友陆续返程,我也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家走亲访友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自然离不开娃们一年来的变化与进步。
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当年我所踩过的那些深坑,走过的弯路依然是“后来者居上”,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出现退却消失的迹象!
痛定思痛之下余,我写下今天的长文,就算是对自己过往的一次全面总结归纳,希望或多或少可以帮到你!
盲从鸡娃
随着内卷这条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普遍都患上了恐辅症”!就连北大教授丁延庆辅导女儿作业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的经典名言当时火遍了整个辅导圈:我想让她逆天改命,她却让我学会认命。
那么到底怎样育娃才是正确的?中国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已经给出了答案!
如果家长们仔细回忆,三岁前的孩子看似天真无邪,却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成长期,而且机会只有一次,无法重来。
对此,台湾的洪兰教授给出了早教的十六字真言: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说话,好好走路!在人生成长的头三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事,因为这些事虽小,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情,它们看似无关紧要,却是后来娃们各方面顺利发育的根本条件!
就拿我家娃来说:三岁前我只有好好说话这件事作对了,从娃出生起,我每天都会给娃输入大量信息,坚持不懈达三年之久!结果就是娃的语言能力始终优秀,一路开挂!
而吃饭、睡觉、走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后来的连锁反应让我焦头烂额:上小学后我要花三年时间纠正娃挑食晚睡的坏毛病,还不得其法;因为没有重视走路这件小事,娃后来跌过无数次莫名其妙的跟头,害得我提心吊胆很长时间!
吃饭睡觉走路这三件事在早期教育中都被智力开发之类的早教所代替,可孩子的大脑开发得越早,家长后来鸡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我踩过坑,所以才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
我对娃的养育过程就是如此,婴幼儿期吃饭大部分是边玩边吃,导致后来注意力不集中,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扭转,这鸡娃路上的坎坷真是后患无穷!
睡觉更是如此 ,我和娃爸晚上睡得晚,娃从小跟随父母也形成同样的习惯,至今都没有转变过来。娃的眼睛近视与睡眠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回头总结,如果娃白天没有太多时间去户外晒太阳,早睡早起就是保护眼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惜我知道这一点为时晚矣!
走路本身就是最好的运动,可惜的是娃从小不是坐在婴儿车里,就是抱在大人怀里,再长大一点也是坐车接送。孩子早年走路有多重要呢?远离电子产品就是最好的答案!
走路必须要出去玩,接触大自然,娃就想不到电子产品了。因为早年对世界的好奇心会取代一切的诱惑,越是出去走动的孩子越是亲近自然,不仅眼睛发育好,而且身体素质也不差!
而当年的娃爸早早买回了平板,和娃一起玩游戏,美名其曰开发智力!我怎么阻止也没用,游戏的吸引力法则谁能拒绝?娃现在依然喜欢玩游戏,幼儿期种下的影子想改也改不了!这件事情下面我还会详细说的!
我无奈之下只能和娃在家里玩,导致娃只要睁开眼睛,我就啥事儿做不了,陪娃一起看绘本,玩游戏,带娃去公园找小伙伴,尽力减少娃玩平板的时间……
娃从周岁起爱上看绘本,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阅读习惯也是自幼培养出来的!可过早看绘本对视力也是有伤害的,一点不比电子产品差!所以一个爱走路的婴幼儿活动量大,自然吃饭香,睡眠足,身体素质好!
这些事儿在生命成长的头三年就基本上定型,后来想改变肯定要鸡娃,亲子关系怎么可能融洽呢?
虽说鸡娃并不一定出现在学习上,生活习惯培养不好,后来的学习那大概率离不开鸡娃这条赛道了!我在娃上小学后费力纠正娃的坏毛病,虽然一点点在改善,但是亡羊补牢的代价就是我一路鸡娃到底,娃反抗到底,活脱脱一出熊娃变形记!
而七岁看大更是如此,主要指幼儿园三年到底应该做什么?我观察过很多孩子,得出的结论依然是延续习惯培养,尤其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上定型在七岁前!而专注力也是在幼儿园三年里最重要的事情!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专注力!”如果学习想轻松,只要培养专注力!它是别的学习能力的基石!可惜的是我当年奉行散养政策,殊不知上小学后水土不服,不鸡娃哪有更好的出路?
娃上幼儿园三年过得倒是轻松,因为我不懂习惯的形成只剩幼儿园三年的窗口期;而回头总结时那时候的娃有多快乐,上小学后就有多痛苦!因为早年习惯没养好,导致学习一路马拉松!本来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但习惯跟不上,学习就等于扒层皮!
我鸡娃走得倍加艰辛也是如此,生活习惯要回炉重造,学习习惯又是噩梦连连!双重夹击之下,我只能选择盲从鸡娃!
可带来的结果是所有我亲自种下的苦果,还是自己慢慢偿还!娃并没有因为我的付出而出现奇迹般地转变,相反娃在学校拼命玩,回家反正有我补;不管学得怎么样,回家反正要刷题;学与不学一个样,回家反正要挨鞭……
我当时就这样患上了焦虑症和恐辅症,盲目鸡娃真是后患无穷!然而我和娃之间的关系却是分外紧张,异常情况频频光顾娃,我终于意识到不改变现状,一切可能都来不及了!
科学激娃
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我就回答了一个问题:早教和幼儿园干什么?就五个字:习惯早培养!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且七岁之前越是重视这一条,后面越是会轻松!如果早年欠了账,后来不是要补课,孩子可能就会畸形发展: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特别优秀,但别的方面可能会“瘸腿子”!
而上小学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家长和孩子划清界限,互不越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只不过有的家长会有异议,说一旦放手,后患无穷!我会问:“你小学跟得上,初中高中跟得上吗?初中高中跟得上,大学孩子还会让你跟吗?”
要看到早年欠下账,才导致娃上小学后的跟不上;小学前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三年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在一、二年级只要稍稍督促一下,后面自然就会越来越轻松了!
不仅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清晰的界限,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学校管学习,家长管生活,二者相互配合,不也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吗?
我和娃多年来一直“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尽办法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却都是“吃力不讨好”,娃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奇迹出现!
相反,娃上课经常走神,即使我和娃练最强大脑又如何?任何问题都有它的根本原因,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峰回路转!
所以,我痛下决心抓大放小,把学习放一边,从生活习惯培养开始归位!为了让娃爱上吃饭,我选择变着花样做饭;为了让娃爱上美食,我选择让娃下厨。
娃每一次独立完成烧饭的任务,必定会有很多人的表扬和掌声;娃每一次提高厨艺的展示,都变成她慢慢改掉挑食毛病的机会!就这样,娃始终对下厨保持高涨的热情,因为娃在同龄人中找不到对手了!
带着这份满满的成就感,娃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出现缓解的迹象!娃的生活习惯开始好转,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变化!
我与娃也分清楚河汉界:学校的学习由娃自己管,课外的学习由我负责监督。如果娃学习上遇到问题,可以和我一起解决!
娃的学习成绩称不上优秀无敌,但那是娃自己独立学习的成果;娃的社交能力称得上天资聪颖,常常一点就透!那么我就尊重娃的天性,扬长避短,再给娃创造机会把短腿变长,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娃最终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真正的蜕变!
当我选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励娃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从前娃处处针对我,现在娃处处向着我!从前我们似敌人,现在我们变哥们!从前娃不和我聊天,现在天天和我说八卦!
天翻地覆的转变,让我不由得感慨万千,想起2019年广西理科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此乃至理名言!
理性陪娃
当娃离开小学后,也就意味着童年的结束和青春期的开始。这时候的娃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追求人生的独立自主!我吃过前面那么多年的亏后,清醒地知道这一回不能再犯错,因为再也没有机会给我去弥补了!
我选择当娃的朋友,站在娃的背后当个观众和陪练!需要我时及时出现,不需要时隐形身后!就这样,传说中青春叛逆期的激烈对抗并没有在我家上演,娃和我之间的相处轻松胜过之前许多年!
娃也不是没有缺点,但我不再苛求完美!没有那么多的人会成为谷爱凌,更多的人只有机会站在一旁为她鼓掌!此时的娃更需要的是自我管理,尤其是情绪管理。
作家武志红曾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情绪的影响,将伴随其一生。”
很多时候,母亲的性情,决定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毁灭。我深以为然:从前的我要求自己做到100分,反而焦虑不安,对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而当我做到情绪平和后,只要求自己做到60分,娃的脾气却一天天缓解!娃童年时的往事不堪回首,愿我不再错过最后一班岗!
现在我和娃之间更多的是理性交流,理性地解决问题,学会思考比什么都重要!遇到问题时,娃比同龄人脑子转得快,常常自己把问题的根源挖出来,有时候花一点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孔子一生为何“学而不厌”?只因为他看透了这个道理: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有了好的习惯,别的都会顺理成章!早年做得对,后面孩子的成长才会水到渠成!
拼命鸡娃,那是压抑本性的干法,越忙越崩溃;放手激励娃,那是顺应天性的活法,越走路越宽;理性去陪娃,那是尊重人性的心法,越过越轻松!
如果是你,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呢?欢迎来评论区讨论啊!
图转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