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昨晚我接到了邻居家堂姐的电话。
电话的那头,我听出了堂姐的叹息与无奈,知道了是关于侄子的事儿。
侄子今年上高二,在县城的一所高中读书,从农村去到县城,自以为去到了花花世界,与城里的一帮同学鬼混。
老师多次打电话来告诉她,侄子最近总是随同学逃课去上网,而且经常夜不归宿,成绩直线下降。
再这样下去,可能真的没救了。我简单安慰了堂姐几句,问到了侄子的电话,然后打电话给了侄子。
我拨通了侄子的电话,电话的那头,我听出了是在网吧的声音。我没有带着责备的语气去“教训”他。
当我问及堂姐和我说的一系列问题时,侄子给我找了一堆借口:高中知识难,老师讲课无趣......读书没意思、没前途。
此刻我心平气和地问他:在你这个年纪,你觉得你不读书你能做什么?读书没有用,那你觉得做什么才有用?你难道想一辈子困在我们那个四面环山的小地方吗?此时,侄子沉默了......然后慢腾腾地回答:不想。
几个月后,再一次接到堂姐的电话,这一次是她的道谢电话。她说侄子在我的一番“教育”之后,感觉真的长大了很多,很少再去玩游戏,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
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比读书是更好的成长成才、改变命运的方式。
2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出身于中国西部的偏远山区,我从小对山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还记得很小时候,我经常会跑到家后面的山坡上,看着太阳落山的地方遐想:大山外面的世界到底时什么样子的?我将来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从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还记得我一位年轻的中学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她是北京一所师范大学毕业的。她来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述了她学习和奋斗的历程,讲述了北京是一个多么大、多么繁华的城市......都是外面世界的好。
她的那一堂课,更是坚定了我好好读书、走向外面世界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顺利考去了外省沿海的大学,走出了那个狭小的空间,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慢慢地向着自己的理想靠近。
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就像很多同龄人或者上一辈人一样,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仍然呆在家乡的那个小山村,与世无争地过着农耕生活。
即使去到外面的世界,也不过是流水线上忙碌的一员,碌碌终身,何谈实现理想和改变命运?
3
我不是唯读书论者。然而对于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而言,能真正走出农村的人,除了读书,似乎很难想到其他更好的途径可以选择和依靠。
眼看村里那些十六七岁的少年,不好好读书,初中毕业便懵懂无知的走进社会。
由于学历低,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终究与好的单位和企业的岗位无缘。有多少人,在家务农和出去打工多年,还是和原来一个样。他们的人生,大抵可以看得到尽头。
尽管很多人抨击当下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弊端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又没有人能想出更好、更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和机制来普及实施。
而对于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要想改变命运,最公平、最好的方式还是读书、上大学。
一纸文凭确实不代表什么,但是它的作用就是让那些起点低而且需要它的人的人生多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