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08年本科考来了香港浸会大学,那时我以为自己是学霸。来了之后发现,平台不一样,底子不一样,原来自己差别人好大一截。来港12载,我每年都在去世界各地交换,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寻找自己、坚定自己。
我已经接受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优秀的普通人都算不上,我花了12年来接受这样的自己,喜欢自己,并一直鼓励自己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停止自我否定,和素不相识的大家、和世界一起前行。
是的,我不是学霸,成绩也一般,我或许去不了梦想的哈佛,但我依然每日每夜渴望知识,喜欢学习,对世界充满好奇,想知道天地万物的本质。我的求知欲从未被满足过,即使工作让生活变得忙碌而枯燥,即使有时候累得无力输入,我也依旧渴望不停地学习知识,这让我充实,让我快乐。
回头看,才发现,可以毫无经济负担任性地去留学,去读书,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如果工作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是为了谋生,那知识真的是奢侈品。因为大部分社会上的工作,并不需要你不断吸取形而上学的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践和经验,创造和试错,而思维上的冥想,比如天地万物如何运转,什么是道,这些没有任何经济效应的纯知识,就显得和工作格格不入。
我羡慕爱因斯坦可以在做小板凳的同时思考宇宙的尽头,羡慕那些以做学问谋生的人。
但当我问做教授的朋友她的工作是否满足了她对知识的饥渴时,她说没有。她告诉我学习也是一个企业,盈利能力少的文科类、哲史类,比起科学研究类,那时穷得又穷,别说有的没的知识了,你天天教着新生基础课,自己也是裹足不前的。哦,原来她也在谋生,只是换了种形式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工作这个东西填充了太多幻想,如果工作是为公司,如果身处江湖,那所谓纯粹的知识,就请当作自己的娱乐吧。不要太奢望一切都可以用来赚钱,如果以前是为了当学霸、考高分、找好工作而学习知识,那现在就纯粹地学吧,如果这件事本身就让我开心,那有什么好犹豫是否要挤时间去做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是学霸,但我依然每天都想学习新的知识,知识不是奢侈品,就如一日三餐般普通又刚需。修吾身,养吾性。希望我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