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七零后眼里的蔡徐坤

作者: 目歌且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22:50 被阅读8次

​没错,我就是那群听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度过小学、“请到苹果乐园里来欢迎流浪的小孩”度过初中、“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皇后大道东又皇后大道西、哦~我无地自容、 yesterday once more”度过高中,“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we all live in the yellow submarine、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音伴着伤口迸裂的巨响、all that I can see 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度过大学的、标准的如假包换的七零后,之一。

只是后来毕业后,我继续听了很多音乐。可能我是真的蛮喜欢音乐的,所以最近蔡徐坤和周杰伦各种刷屏,我还颇去搜和看了一下蔡徐坤的MV,了解一下这个音乐盛事。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经润色过几支以蔡徐坤为主角的电视广告脚本。那时也颇去看了下他的MV,但因为是工作,专业态度嘛,都只进行分析式的观摩然后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作业,没带太多个人情感,最多只是觉得这枚小鲜肉有点肉麻。

这次我是真家伙找来听、来看了——很不幸,让大家失望了,我。。觉得他的东西很!不!错!

最先搜到的是他的《没有意外》官方MV。很精彩的动画,就是下面这个。如果你们信任我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的鉴赏力,不妨也看一下。


蔡徐坤《没有意外》MV_腾讯视频

除去哼哼呀呀的唱腔不是我个人喜好的风格外,这条动画MV制作水准非常之高。这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然,这些都是商业操作,你可以说这是团队和资本运作的力量所致,但就作品本身而言,词、曲、画面的意境的整体表现是非常到位的。蔡好像还是词作者,“沒等到的人,未兌現的承諾,已融進夜色,滑入星辰”,哟,可以。

所以,看了这个MV,我把心里准备狠狠嘲笑一下这个奶油小生的念头放下了,继而去找了他那首著名的《鸡你太美》来看。不得不说,现在网络上搜蔡徐坤,出来的基本都是负面的、搞笑的东西,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首歌的原来版本,原来,叫《只因你太美》(捂脸大笑)。

就是这个街舞视频:


SWIN《只因你太美》舞蹈版_大明星的舞蹈教室_腾讯视频

这个,我看了两遍,觉得蛮过瘾的——实话讲,我又觉得很不错。去,我真的是70后么?

我很少关注国内或者国外的流行音乐,事实上,换作几年前的我,听到一些流行歌曲,会感到害羞。不不,我现在听到一些太过”显学“的歌曲,还是会感到害羞,比如前阵陪臭米听智能音箱自己选播的儿歌,居然会有兔子舞(就是left left right right turn around gogogo那个),有江南屎袋儿,我听起来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啊,就是不好意思,你们知道那种感觉么?很难描述,就像看到或者听到不该听的东西一样,觉得羞愧难当。我连听Mariah Carey 的 Hero 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嗯。

这可能是之前完整审美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之前一些偏激体验的遗留吧,很难抹去。如果像现在我第一次看和听蔡徐坤的东西,来再欣赏兔子舞或者江南style这种偏流行舞曲的东西,心态会平和很多:这类歌曲就是这样啊,它们需要有活力的节奏,符合都市娱乐的态度,还有互联网审美/丑趣味对流行音乐的反哺,它们做得很到位,也很成功,没准也能成为经典。

所以,如果换做这个角度来评价或者说观看、聆听蔡徐坤的作品,我想大多数7、80后的你们也逐渐能理解和部分接受这些东西了。想想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他们的典型个性,再从这些角度去看这些流行作品,或许你也能体会其中精彩的东西。 

又或者,虽然你们也许会承认,不同成长阶段和社会阅历带来不同的共鸣偏好,也会从各个角度,包括对明星、粉丝进行年代同比,但最后还是得出一个结论“不,我不相信时光滤镜的威力有这么大。我虽然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没聋”的话,我想我倒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事情,你们看是不是有些启发。

我认为,国内之所以会产生不同年代的人进行大规模的、互相嘲讽或者攻击彼此喜好的音乐或者说文化,是因为国内普遍缺乏完整的美学教育,这导致了我们不能以一种开放、全局、积极的心态来理解文化现象。

可能美学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也比较陌生,觉得这个东西太文艺、太艺术了。也难怪,因为美学概念的词语来源于希腊语 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其实是我们生活里十分普通而密切相关的东西,后来叫做美学,这名称实在是太娘炮了,怪不得大家。把艺术特殊化,这也是国内教育的一大失败,好像艺术家就非得是那样那样,音乐家就得是那样那样,好像他们是另一种人类——比如我们高中时,看那些艺考生,心里都在想,他们好奇怪啊,搞什么歪门邪道。。其实,他们就是你们自己,只是某些方面更深入和纯粹而已,就像你们某些方面比他们深入和纯粹一样。

事实上,我们无法将文化现象进行对比。无论是用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体悟来对比,还是不同时代,比如古典时期的音乐明星和上世纪7、80年代明星以及现在这些明星相比。它们作为人类社会和文明中具有资源代表性的节点,其发展的线轴和维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只能通过尽可能地还原时空环境,来感受特定创作者的构思和感受,通过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或者一副仅有方寸的画作,一段几分钟的音乐,一首诗,甚至一枚残片、一个墨点,来瞻仰人类之为高等生灵对于宇宙万物所反射出的耀眼的智慧光芒。

回想起前阵去上海博物馆,看到一个太平洋那些海岛民族的艺术特展,那些用海豚牙齿做成的头冠、鲨鱼牙齿做成的三叉戟、各种图腾柱和长满毛发的偶人,真是充满了想象力和人与自然融合的威仪与美。

以上照片摄于上海博物馆特展

是啊,他们这些东西,按照我们这些先进民族的角度,真的是粗鄙可笑极了:19、20世纪了就造出这些玩意儿?(回到前面,我们这个阅历的人,看这帮痴迷蔡徐坤的粉丝小屁孩,是不是有点类似?哈哈)但是同学,你可曾有想过,这些东西是这些人在很久以前几乎是沿着大陆架裸奔或者裸泳一样来到一个个孤立的海岛,没有铜铁之类的矿藏,没有土地没能发展出农耕文明,也没法像畜牧民族那样逐水草放牧而生,所以也不会形成大量人口、无法积累出发达的社会以及技术。但是,他们非常真切地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样本,即极少量人口在特定自然环境下、在匮乏的物资条件下,运用他们之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凿船、弯弓、立宗,与天斗、与海搏,与鱼群为食、与海怪为伍,生生相息,世代繁衍,发展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文明。

这是不是很酷?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没什么,那么,举个例子,万一哪天马斯克开拓外星殖民到太空真的成功了,这些外星人类先民的生存法则、生存意志,搞不好还得从这些原始民族的文化里汲取能量——面对极其浩瀚、残酷的不可知的宇宙,我们还不如那些野蛮人有超越技术的上层的、哲学的思想。

或者不扯那么远了,你们看西方那些杰出的科幻电影、小说,有多少是建立在对这些海洋、丛林、沙漠原始民族和社会的研究成果上的。这些科幻文学作品,提供了非常真实的细节,引人入胜,能够获得大量知识和细微的体验,岂是那些拍拍脑袋就一口气写几十万字的网络魔幻小说可比拟的。

去,扯得太远了太放飞自我了。。我还是在说蔡徐坤么。。本来我是打算说说建立完整的音乐体系是怎样一个过程和体验的。

我想说,现在我们真的处于一个太过信息丰富的时代了,各种音乐资源唾手可得,太多的美好可以通过文化载体去感受,我们精神和思想的触觉其实可以伸得更深,更阔,更远,不必固守曾经给自己带来难忘体验的一隅。

又或者,作为拥有更多社会阅历和事物感知的过来人,若果想以此对新生一代有所助益,更应该是理解和尊重他们喜欢的东西,然后才可以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传授,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站到他们的对立面去,对他们横加指点,变成我们以前所厌恶的长辈角色。

看着熟睡的纳米,突然有些惭愧,显然我也没做到位嘛,这些话,也当鞭策自己了,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七零后眼里的蔡徐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uq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