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还在,如今已是门可罗雀。
某天午休时间,我在步行街溜达,不知不觉走到了新华书店。二十多年了,它还在这个位置,一幢两层楼的临街商铺,透明玻璃橱窗平平无奇,灯箱招牌多少年没换过,“新华书店”四个红字也已经变淡,也蒙上了灰。
新华书店曾经在我心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还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暑假,我第一次自己买书,那本书的名字叫《秘密花园》。这本书我仅用一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看得非常过瘾,第一次觉得看书真有意思!殊不知,也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幸运地走进了阅读的大门,慢慢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幢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海滨城市的六月,温度适宜,还不用开空调,新华书店的门是开着的,门口处的工作人员量体温检查行程码。她穿着一条黑色蕾丝连衣裙,穿着凉拖鞋,翘着二郎腿,拖鞋在脚上一晃一晃。我可能不太受欢迎,一进门,人们都抬头看我。
书店一楼布局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有一百平米左右。靠墙的书架摆的是历史、文学、畅销书等,厅堂中间的几排低矮书架是教辅材料、儿童读物,以及健康养生等其他类别书籍。这里每种书好像都只有一本,新书很少,好多书的塑料薄膜都没有揭开,没法翻看。我拿起来一本《儒林外史》从头开始看。有个工作人员在旁边一个小板凳上坐着,她依靠着书架,好像睡着了。我看了一会,蹑手蹑脚继续往前转悠,生怕打搅了她的清梦。收银台处,一里一外坐着两位男士,一个五十多岁,应该是工作人员,坐里;另一个年轻人耳朵上带着蓝牙耳机,穿黑色敞口板儿鞋,坐外。他俩热烈地讨论着房子装修的事儿,从瓷砖地板装修材料价格贵,到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大工小工干活不好,说话声音很大,整个大厅都能听见。
我一本书都没买,也没见有别的顾客进来。目光所及的工作人员,要么唠嗑要么玩手机,哦,还有那个在睡觉。我走的时候,有个家长领着小孩来买四年级的教材,工作人员提着嗓门问:“老张,你查下四年级的还有没有?”只听老张说:“没有,得提前订,卖不出去不压货了。”
书店是爱书人的天堂,无论去哪座城市,都想着去书店转转,体味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只可惜,新华书店不再是人们最佳选择,书的价格倒是其次,只是书香味道渐渐消失殆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