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跑着回家似乎已经成了小儿的习惯,而回家的这条路也因为走走停停变的有趣了很多。比如踩着人行道上的树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或者是看着被环卫工人堆成堆的树叶,然后从一端跳到另一端,也会让孩子觉得格外有趣。
所以如果不是天气或者有一些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一般情况下,放学就是我推着车子,小儿在路边跑着回家。
有很多次,一些同学或者同学的家长,又或者老师看到了,会好奇的问“你的车子没电了还是坏了,要不我带一程吧!” 我只好摇头说道:“孩子想跑一会”。
然后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跑着回家之后再回家吃饭完成作业的速度要远远比直接带着回家写作业的集中力和速度要快很多。
如果你没有让他在路上运动一下,那么回家之后往往也是需要先释放一些精力之后才能身心投入的完成作业,如果直接就让先做作业然后再去玩,那往往是作业也没写好,最后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而且边写还边崩溃的状态。
可能每个孩子的习惯或者规律都不一样吧!有一次孩子约同小区的孩子想在楼下玩一会再回家写作业,但是对方妈妈强调:“应该先回家写完作业,然后再出去玩。”
有一次和家长们聊天, 他们都会说一般是放了学接上孩子,然后直接回家写作业,作业做完了再吃饭,吃完饭然后再有一些时间就让孩子玩会,往往这个时候天都已经黑了,也只是在家看会电视,然后就洗漱睡觉。
我想,这应还是大多数家长的安排,以前我也是觉得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毕竟孩子们应该养成先写作业的好习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们从小也是被教育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写作业。
但是现在我却不这么认为,比起是先写作业还是后写作业,我们更重要的是如何依据孩子的个性合理的去计划,并且能够按照我们合理的计划高效率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规划是好的,但是不适合自己的孩子,那么想必也会事倍功半。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做完一科然后再做另外一科,比如语文留的作业有抄写,卷子,以及背诵,数学留的作业是卷子和口算卡,
那么大部分人的安排是先将语文的抄写,卷子,全部做完之后,然后再接着做数学作业,或者是反着来,很少交叉去完成作业的。这样一来是方便检查,二来是觉得可以加深印象,但是往往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作业而且都是一个科目,就会很头疼,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一科他们就会很拖拉。
但是当作业交叉完成的时候,却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效率,至少这个方法是对我家孩子起作用的,通常我会让他先做一样自己喜欢的科目,然后再做一样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比如可以先做数学口算卡,然后做语文抄写,再接着做数学卷子,最后是语文卷子。这样,他就明显减少了对语文的排斥感。
我们在教育学上有一个词,叫做酝酿效应,就是当你记一个东西一直记不住的时候,暂时放下,然后过一段时间就突然间记住或者明白过来了。
所以当一直做一件事做不好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去做其他的,尤其是在背诵的时候,小儿有时候读很多遍而且还很顺畅,但是一到背诵的时候就开始卡壳,此时,我都会让他去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先做其他未完成的作业,然后再回头背诵,往往一下子就能背诵下来了。
所以我们家的习惯是先运动,然后是饱餐,最后交叉完成作业。
我想,既然运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那干脆早晨也跑着去学校吧!正好我也可以顺带锻炼一下,一举两得。于是在思考了很多天之后,我们终于决定尝试一次。
以往放学不紧不慢走着回家大概是需要半个小时,于是早晨我们还特意提前四十分钟出发,但是当我们走了快到一多半的路程的时候,小儿明显的感觉到不想动了,还好,搭了个顺风车到了学校。
可能是当我们有一定目的的去接近目标并且还担心耽误时间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有压力感,看来,这放松状态下的运动和心里紧张的状态下还是相差很大的。
于是在第二天早晨,我们改成了我骑着车子,然后小儿跑着,跑不动或者感觉时间不够了就上车带着去学校,此时状态明显又不一样了。
看来,其实真正焦躁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啊!但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往往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尽量做个不焦虑的家长!
往期推文:
外贸:客户要来看厂,你会怎么说?
外贸:想想,好恐怖
外贸人常见的“疾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