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的六条法则

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的六条法则

作者: 曹冬贺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20:45 被阅读0次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是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是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是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是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就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没一会儿功夫,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死后的法号,叫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把他当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 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胡适《差不多先生》

/ 01 /

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不要说就这样吧

近些年像“躺平”“自律”“内卷”“摸鱼”这样的词汇成了大家自嘲打趣的梗,而在这其中,有人说着自我躺平但已经超过大部分自律的人。

仿佛躺平成了一道分割线,线的边上分成了(始终努力自律的人,说着平淡的态度却偷偷努力的人,不努力用大道理标榜别人的人,不努力消极的人)还有一段时间各个公众号都在讲【放过自己,尽力就好】

其实每一种不同的面对世界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因为大家的追求不同,大家所处于的阶段不同,大家也都不大相同,对于个体来讲,所有想要的一切都有着固定的模板,赚更多的钱,找更好的另一半,生更聪明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等等。

这背后还是自己有没有想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在上路”也好,“在路上想清楚”也好,越早想清楚,便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得心应手。

如果让我选一种态度,我还是会选持续努力,我觉得虽然有些人会说要放过自己,可真的要放过的可不是今天我想健身,结果太累了算了吧,今天我想看书,刷会抖音吧,放过自己别那么累,不应该是这么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上,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先生,比如我会在网上写一些文章,工作中做一些课件,录音的时候出一些作品,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很累了差不多就这样吧,结果就停下来选择了结束提交。

可我心里也知道,一份好的作品可不是这样,是一遍一遍的更改删减,一遍一遍的更新迭代,一遍一遍的打破重来,借假修真,不断积累,每一次都不算是结束。

不要说差不多就行了,就这样挺好的,要追求极致,超出预期,不可替代。

/ 02 /

养 成 习 惯,不 能 放 松

当我们想起阅读、健身的时候总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上学时期学英语,最后发现学英语是个无尽模式总是没有尽头,一开始要解决单词量,然后要学语法,练口语、练书写,反反复复。

由此我们会看到在学习、健身上有个新的方法,叫做【带着目的性的,功利心去学】先知道你要干什么,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实操,看一本书找到一页不管看多久有道理就停下来,思考。

当我们尝过改变的好之后,就会发现,提升自己还是要持续,要养成习惯,甚至不能放松,要始终在路上,大多数的时候更要死磕到底,只有用了才有效果,用了才能学会,而不是看了就练了就会了,也不是像为了解决焦虑似的不断的听听听学学学练练练,最后超负荷甚至反弹,要停下来想一想方法对不对,适不适合自己,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如何调整。

可能你会说,我也知道啊,可有时候是没有做思考,有时候是思考的很浅,想不到最底层的,这背后的原因又回到了刚刚说的,养成习惯,不能放松,有时候松懈了,就忘了,有时候不想了大脑就开始偷懒了,我们会感叹有些一眼就看到事情底层逻辑的人,我们感叹他们的方法、思考方式,甚至去想真是天赋异禀,其实只是对方多年来就是用这样的习惯去思考去行事的。

/ 03 /

研 究 个 人 , 研 究 行 业

我们写了这么多内容方法,你会发现更多的都是作用在个体上的,这本身没什么错,可你会发现这就像一个人很厉害,只是他总是自己在一个角落从不说话,就像一个小透明一样,终于有一天有一件事,大家谁都不行,他上中下三板斧轻轻松松就把事情解决了,大家才感叹,这原来是个高手,真是深藏不漏。

个人需要提升,从精神上,体力上,物理上魔法上,血量上和法力值防御上,每一项都至关重要,可在社会上一个人的价值需要在“作品上”去体现,从“价值”上去判断,也就是要与外界产生链接,要有人认可。

这个时候要把视角从个体拉远,你与自己的关系,与家庭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为家庭和社会做些什么,能为自己提供什么价值,为家庭和社会提供什么价值。

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孤岛,提升自己的结果也要从“作品”上看,一个人厉不厉害不是自己说的,而是外界来看的。

/ 04 /

事 情 做 细 , 点 线 面 体 

一个人步入职场,能看的多远决定自己能走多远,给多少钱干多少事总是太过于被动,也会太过于限制自己,虽然大家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领导提拔你也是看你未来的价值,或者现在散发超过目前的能量。

那么自己看公司看工作,就必须得从手上工作,到部门跨部门,到公司到行业,可你的视角扩大在自己当前的阶段是做坐标的,而不是心态拉到看行业阶段了,基础工作却做不好。

所以,说到底事情还要做细,你不能总说,我是做大事的人,是老板不赏识我,我必须得那么对待,是你们没有水平,而是通过当前的工作去博得更多的机会,被人看到有可能是个随机时间,但是你让自己做的更好是可以随时把握的。

而且现在这个社会,有才的人总是可以被看到,重点是真正的“不可替代”,而非自我感觉。

/ 05 /

 我   回   不   去   了

之前我们分享过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新方法暂时使用别扭,所以就不愿意去尝试,然后退回到舒适区,或者找借口去说方法不好等等,你看大家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先说,方法不行啊,这个不好啊,还有我知道这个是好方法,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老方法更适合。

比如我最近看套被罩的方法,我以前会钻到被罩里一通咕哝,后来我发现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很轻松的套好被罩,然后我看视频,操作,结果第一次错了,第二次错了,反复折腾后才终于整上。

如果是以前,我会在第一次就放弃,或者下一次还用老方法,这太麻烦了,太繁琐了,太费劲了,可繁琐是因为一开始掌握不熟练,不习惯,而不是方法不行。

在阅读上也是,很多时候一天下来觉得很累,没时间去锻炼身体看书,心情好的时候才行,这个时候我就想,近些年来的改变都是做了哪些对的事呢,阅读肯定是一个,然后又感觉太累了读不了啊,来回纠结。

最终还是调整了阅读的安排,保持习惯,但是不再用那么大的强度,我还是喜欢学习的过程和了解新知的感觉,我已经没法回到每天什么也不想的那种状态了,虽然有很多阻碍,我也很懒,也不自律,可我还是会继续坚持。

换个视角,这个之前我们也说过,随着市场发展,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拿到了更高的工资,当上了不同层级的管理,然后现在疫情了,大家开始感叹好公司越来越少了,薪资不如以前了,我曾经是那样的,现在却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我回不去了】另外场景的情况,能力、岗位、薪资和心态不匹配了,有些伙伴可能很快发现然后迅速调整,有些人生活所迫被动调整,有些人就调整不好了。

要做能力大于薪资大于岗位大于心态,职场上的成长速度就会很快,相反就很难受了。

/ 06 /

合 适 的 度 ,分 清 和 选 择

世界上的声音太多了,很多时候你分不清那是自己想要的还是所看到呈现的,感情也好,工作也好,生活状态也好,所以要能分得清,分得清外界和自我,分得清别人所说和自己想要,分的清虚拟和现实。

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担当。有些事有些人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选择也是一样,价值观也好,做人处事也好,都是自己的选择,不怪外界,不怪原生家庭,不怪运气不好,只想如何改变做的更好,如何调整,如何下次更好。

度,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很多话和道理正反怎么说都对,重点不是怎么说,而是你怎么做,你要的是什么。

倾斜到两端就会变得极端,就会变得过当,那么这当中的度就变得尤为重要,执念太深的时候要放过自己,躺平的时候要不松懈。

人生有时候很像走独木桥,太快太慢都不太好,都会有相对应的风险,只有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不断前行。

人们永远都是在路上,不管你是否出发,是否停下,都,始终在路上。

相关文章

  • 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的六条法则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

  •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图片来自网络 (一)接受现实,并愿付出时间和努力 “接受现实”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在网络如此便捷的...

  • 21.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梦想设计的逻辑是让自己过得更好,过得更好的前提当然是:你得做点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厉害。 怎样才算更好更厉害呢?优...

  • 初恋这件小事——之我们的青春

    要让爱情成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漂亮,每个方面都变得更好,那个人就会自己回头看你——《初恋这件小事》 电影中...

  • 初恋这件小事啊

    “要让爱情成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漂亮,每个方面都变得更好,那个人就会自己回头看你。” “我们或许不白也不媚...

  • 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如何成为厉害的人?需要不断的精进自己。 如何精进自己? 01确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 2021-10-14

    在生活中,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为厉害,你或许需要掌握一个法则,那就是厉害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价值用到极致。 当一个人...

  • 2018-04-04每一日随笔集

    高中时看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一直记得一句台词:要让爱情成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漂亮,每个方面都变得更好,那个...

  • 让自己变得厉害的底层思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1.窄 路 思 维...

  • 学习厉害的人变得更厉害

    前两天阿米总给我打电话,我猜她是不是看到我的原创文变少了。果然,她开口就问文案的事情,我说这几天上班了,周末家里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的六条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bz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