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熟悉的事,越耗注意力。最开始处理的时候,所需要投人的精力和注意力越多。
但随看熟悉程度的加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地应对,而其间所需要的注意力和精力也会越来越少。这时候,一旦熟悉了后,甚至可以无意识地操作,形成一种惯性模式就好了。
这时候的状态,是很省精力的。同时因为熟悉而省了精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注意力,调配到其它需要消耗注意力能量的地方,其它地方可能需要有意识地注意,所以会消耗精力一些。
但总体而言,人不可能同时处理三件事情,最多只能两类事情。一类娴熟的,不需要有意识注意力参与的,一类是需要有意识地做的,需要把精力注意力投入进去的。
其实从处理事情的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不熟悉的事,想变熟悉,都需要熬过最开始的从生疏到熟悉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因事情而异,也取决于我们所面临的不熟悉的事情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需要消耗的能量的多少,短的几天,长的几个月半年几年。
也就是,大多数事情,只要扛过不熟悉的那个阶段,当变得熟悉了之后,也就是有成效之时了。可我们的信心和耐心、恒心往往在事情还没有从不熟悉变成熟悉的时候,就消耗没了。
还是系统思维没有建立起来,头脑不能理性看待问题,调配能量去克服在生疏的阶段里,因过量处理信息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和超载感,也不能用发展地眼光看待事情的走向,以为事情一直会这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