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22天
1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让人非常无语的视频。
一位10来岁的女孩穿着洛丽塔小裙子,和朋友在街上走着。
突然就出现了两个女生,举着手机拦住小女孩就问:“你这条裙子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一脸懵,称自己不知道。
结果话刚说完,这俩个女生马上阴阳怪气地嘲讽道:
“穿山出来,是要挨骂的。穿山的还好意思出来。”
“山”就是“山寨”意思,她们在嘲笑女孩穿假货。
随后,自称“lo娘”的她们又说到:
“我们都有这些裙子,我们有正的,正的和山的特别明显。”
小女孩明白俩位来者不善,就径直离开了。
没想到,俩位并没有就此放弃,随即向小女孩走去。
还发出一阵阵大笑:“穿山寨的还好意思穿出来!”
小女孩没办法只能停住脚步,转身回应:“关你们什么事啊。”
俩女生依然没有收敛,甚至还对着小女孩喊:“我是你妈妈。”
因为对方一直在纠缠,小女孩不得不对两人说:自己是第一次买,不晓得是山寨,而且自己穿自己的,不关其他人的事。
但那两人依旧不依不饶:
“这是版权问题,你如果真的喜欢这些东西,你就不应该去买它的盗版。
我们在跟你说,你踩雷了,踩雷就是说你是不小心买到的,没有说你是故意买到的。”
看似提醒小女孩,但语气处处显露着嘲讽。
小女孩受不了对方的纠缠准备打电话报警,对方不仅想要抢她的手机,更是威胁道:
“你打啊,我怕你啊,又不是没有进过警察局,老子警察局有人!”
气焰甚是嚣张。
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网友们有夸赞小女孩的镇静与得体:
“这小姑娘心理素质真不错,要是我,可能当场就哭了。”
也有人对俩位“lo娘”的行为感到愤怒:
“维护正品不被山是件好事,可万一人家不知道这个是山呢?况且就算是知山穿山,你有什么权利管别人?”
是啊,似乎只要是某个小众圈子里的一份子,就能成为这个圈子的警察,看到别人踩到自己圈子的“雷区”,就能肆无忌惮地嘲讽、指责。
可能只有如此,才能显现出自己身处这个小众圈子的优越感吧。
而往往在这种地方体现优越感的人,就真的挺low的。
2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小众优越感,莫名其妙的鄙视链。
就像知乎的一条提问:“越是小众的圈子越冷艳高贵是什么心态”,底下的回答一样:
混个知乎都能混出优越感;用个网易云音乐都能用出优越感;玩个dota都能比lol玩出优越感;听个欧美歌都能比听日韩大陆歌听出优越感……更别说那些小众的了。
今年有个很火的节目,《乐队的夏天》。
节目让许多乐队“出圈”,这惹得原来的圈内粉丝不乐意了。
《乐队的夏天》豆瓣部分评论
一群自称“摇滚圈”的人愤懑、冷嘲热讽:“嘻哈完了,下一个就是摇滚圈”。
音乐这个圈子,除了本身就存在鄙视链外,似乎总喜欢拿小众说事,不希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乐队走向流行。
对于这些人,不禁令人疑惑,他们到底是爱乐队,还是爱他们自认为拥有独特品味的优越感。
曾有人对这种现象提问:为什么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能保持小众,而一旦其走向大众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就好比自己多年的珍藏宝贝,突然发现街上人手一件。于是它似乎就没那么特殊了。
毕竟,“因为小众所以优越,因为大众所以庸俗。”
3
人总是追求特殊性。
而这样的特殊性来自于对身份认同的需要。
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的相似与相异的比较,构成了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
就像那两个“lo娘”,就是通过指责小女孩穿山寨、踩到“lo圈”的雷,来显现出她们与小女孩的不一样,证明自己的“lo娘”身份。
因此,这样的小众圈子,常常制定各种各样严格的标准,通过严密的群体规范同其他群体划清界限。
你在这个圈子里,就必须要遵守,否则就会被“责令退圈”。
这些规范无疑给群体带来了自我愉悦,和群体归属感。
对于寻求认同的人来说,认同感是优先考虑的,独立判断已退到次要地位。自身已经缴械投降,外界的说服只要多一点,就很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
就好像,钢铁侠的周边不能叫“手办”,而应该叫“兵人”一样,其实这难道不是都表达一个意思吗?
但是,你在这个圈子里时,就会觉得叫“手办”是错的,会令人耻笑的。
via:@芸豆和雨豆微博截图
4
我们不得不承认,孤芳自赏是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人们没有理由去抨击那些维持小众圈子的人;但小众圈子的人,也没有理由去鄙视不在自己群体里的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小众领域里的规则受到了侵犯,那也不必咄咄逼人。
无法明辨是非且行为过激的盲目捍卫,更是不应该。
企图用小众来体现优越感,更会令人觉得可悲。
每一种文化,包容性都是最重要的。
主流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而小众也从来不是高级与优秀的代名词。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