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不以当时的行为来判断好坏,而应考虑以后所衍生的后遗症;不只看当时的对与错,而需要多想久远以后的结果;不只论个人的得失,而需要看对大众的影响。事情的是与非,不看表象,从大局的角度多思考,透过表象看本质。
从2015年十月份开始,带了批十多人的实习生团队。最近,老被领导骂说考虑事情没有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做事没有大局观。公司管理不是很严格,考虑到最近天气热,所以建立的某个打卡软件,没有按时按点签到,有的甚至不签到,大家状态整天有所松懈。因为我考虑到最近天气热,人性化些,所以并没有深追究,也没有建立奖惩制度。就像哈欠会传染一样,越来越多实习生不按时签到甚至不签到。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我的纵容造就了团队中人的惰性。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情带来的本质性的后果和影响。
很多事情,看起来似乎合乎义理,其实是和义理不相符合的;看起来合乎礼节,其实是与礼相违背的;看起来很慈悲,其实是一种姑息和纵容。
在春秋时代,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国人愿意出钱,去赎回俘虏或者奴隶,就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所颁发的一笔奖金。孔子的子贡也赎了人,却不愿意接受奖励金。
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情端木赐做错了呀,大凡圣人做任何事情,目的在于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并非只是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才做的呀!现在鲁国有钱人少而贫穷人多,如果因为这种行为,使得接受奖励金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贪财,以后还有谁肯出钱去赎回那些俘虏或奴隶呢?!
子路曾经救起一个掉进水里的人,这个人就送子路一头牛,来答谢他的救命之恩,子路予以接受。孔子听到后很高兴说:从今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自动自发去拯救掉进水中的人了。
以上两件事情,从世俗人的眼光看来,子贡不接受奖金,人品似乎较为优越;子路接受赠牛,则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孔子却称赞子路。圣人论是非,不与众人同。
是与非,对与错,不只顾眼前或者表面是善,透过表象看本质,抓住重点和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