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花明,不如情暖一场,这是民国女神陆小曼的青春写照。一场旷世爱恋,一次偶然邂逅,让原本不属于同一轨道的二人相遇,如同行星相撞,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不顾山崩地裂,书写壮丽青春画卷。
多少人执着于陆小曼的刁蛮任性,批判她的“不守妇道”,责备她使一代大诗人徐志摩为金钱奔波,最终回归黄土……可是,谁又能如陆小曼一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用那股充满活力的劲头,为她的人生增添绚烂的一笔。
出身于名师世家的她,自幼就是家中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亲身为南京政府的领导人物,更以中华储蓄银行创办人的身份,为小曼开辟了一处天空,给予她舒适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学习环境,15岁那年更是送她进入了法国人创办的圣心学堂,西式的教育方式,使小曼掌握了英文,法文,钢琴,油画等等的技能。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拥有不凡的文学功底,经常在小曼下课后,陪她作画写作,身处显赫家事,又有父母的的细心呵护,如此,成就了“完美”的陆小曼。这样的她,铸就了不平凡的一生。
聪慧的头脑,优雅的舞姿,美丽的面庞……征服了一大群北京的年轻青年们,就连北洋政府的顾维钧,也对其赞不绝口,邀请她成为外交部的成员。那是的她年仅17岁,那如今17岁的你,又在干什么呢?
就是如此卓越的陆小曼也难逃封建思想的干预,1992年,19岁的陆小曼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形式下,嫁给了王赓,作为年轻的陆军上校,王赓和小曼的婚事在外人看来可谓是天造地设,牛郎陪织女的组合,但作为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陆小曼,慢慢发掘了这种包办婚姻下的弊端,她无法忍受丈夫的木纳,粗心,没有情调,为了活回自己,她又重新回到了舞场。就是这一次,她结识了让她铭记一生的那个人――徐志摩。
作为一代大诗人的徐志摩无疑是最符合小曼要求的,谦虚,博学,绅士,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这样的他,如一道闪电般冲击了小曼苦闷的生活,照亮了她暗淡的人生,犹似甘泉一般,滋润着她干涸的心灵,就这样,两人如同干柴遇烈火,迅速坠入了情网,可当时的小曼,早已嫁作人妇,真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的遗憾。
不甘成为错过心爱的他,也不甘自己后半生过着有名无实的僵尸婚姻,她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多情总被无情伤,一场惊世爱恋,在还未焕发生机前,已被无数人拦腰折断,一时间类似“不知廉耻”,“不守妇道”的词句,犹如滔天巨浪,将小曼狠狠的束缚,丈夫的不解,父母的责备,亲友的嘲弄,社会人士的谩骂……种种的舆论压在了她的双肩。但小曼是倔强的,她想要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一次次重拾信心,为着自己美好的将来奋斗着。
她满怀期待的希望徐志摩和她一起并肩作战,为她们的将来一起努力,但“怯弱”的徐志摩还是没法抵挡满城的腥风血雨,在爱情面前,他选择了逃避,远赴欧洲。独留她一人承受着世人的批判,可她又有什么错呢,她是可悲的,被传统礼教连累,被迫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她又是不幸的,碰上了粗枝大叶的王赓。初为人妻的她,不懂得婚姻的规则,人们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务时,往往喜欢逃避,喜欢追寻自己偏爱的。其实,这时的陆小曼更像是一个孩子,被父母硬塞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玩具,还不能扔掉,一旦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便会不顾父母的阻挡,执意按自己的想法行进。这在如今也不过“叛逆”二字而已。
陈旧的道德规范,传统的伦理纲常,并未因徐志摩的离开而消退,反而愈演愈烈,承受着各方的压力,小曼累了,终于在徐志摩离开的第四个月,重重的病倒了……
事情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了,毫无疑问,陆小曼的前半生是幸福的,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着,被“娇生惯养”的她才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勇敢表达自己的心里想法,不顾礼教执着追求自己的爱恋。这或许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我却认为,人们批判她,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不易,不能如她一般有逐梦的勇气。而她的“任性”也恰恰是吸引的人的地方,用另一种眼光看,她是在与当时的封建势力做斗争,追求自由,平等。也算一名先进份子吧!
青春,或疯狂,或傲慢,或怯弱,或勇敢……各色的青春,各色的人,不论何样的你,都愿拥有如小曼一样的劲头,奋勇向前,不让青春留有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