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月桃花雪
剧中,她从来都是低眉不语,安静娴雅之态,似水之姿。
从民间医女入宫,封静嫔,静妃,静贵妃,直至太后,《琅琊榜》里的静妃是走到最后的人物。
她,学识过人,精于医术。在九安山狩猎时,静妃给林殊把脉,诊出他所中为火寒毒,并在之后林殊的丹药吃完后又没有及时续上之时,为他行针施药,也能缓解几分。
医术虽比不上琅琊阁少阁主蔺晨和宴大夫,但剧中所说火寒毒为天下奇毒之首,能识得此毒,并减轻症状,已可见静妃的医术之高了。
剧中悬镜司夏江指认梅长苏就是林殊时,说他中了火寒毒,梁帝对此怀疑,而在宫中查尽所藏书籍,方找到此毒的记载,也可从侧面看出静妃对医术的涉猎之广。
在后来的情节中,静妃的医术也有所表现,都是不显山不露水。
在为宸妃设牌位那场戏中,静妃为梁帝点了安神香,以致梁帝出现幻觉,时时出现已故宸妃的身影,而心生追思,故让静妃于自己宫中设牌位私下祭奠。
但调配的安神香,却是连宫中太医也未有察觉有异,可见静妃的医术精深。
而平日里她为梁帝调理的药浴,也让梁帝的冬日的手脚寒凉减轻了几分。
她,言语有分寸,懂得进退。内廷司的黄主司是个趋炎附势的人,在看到静妃得势后,又送来新茶及制点心的食材。
静妃说,怎么敢劳烦黄主司亲自送来,让孩子们送来就好了,又说都是黄主司调教出来的聪明孩子,怎么就当不得差了。
这话就说的高明了,明里暗里不仅对黄主司以前的怠慢毫无怪责之意,却连黄主司手下的小太监也在言语上夸赞了一番。
若是换了旁人,或是沉不住气的,也多半会讽刺几句了。
静妃不仅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在宫中为自己,为靖王结善缘。
言皇后在发现静妃于宫中私祭宸妃灵位时,状告梁帝,而这事恰恰是梁帝私允的。
若是静妃言明了此事,也是无可厚非,但是静妃对此事一字未提,既是对皇上的信口承诺,也是为了皇上的颜面。皇上罚她俸禄,她也未有怨言。
言皇后有句话曾说,静妃是个绵里带刺的性子,可见静妃性子虽柔,但却绝不柔善可欺。
她在宫中安稳度过二十多年,也可得见她的进出有度。
她,善于抽丝剥茧,推理论断。梁帝出宫祭奠太后那场戏中,言皇后在宫中为难静妃,悬镜司夏江指派静妃的侍女小新故意去通报靖王,以及在靖王面前哭诉静妃的遭遇,以制造靖王和梅长苏的嫌隙。
后来此事之后,静妃问询小新是何人助她出宫,以此一直推断出是誉王指使,操纵了整个局。
静妃说,只要有所行动,必会露出破绽。既然可以露出破绽,那么局也就可以解。
在这一点上,静妃的心智与梅长苏很相似,善于推演整个局面。
原本小新的处置交给慎刑司即可,静妃留下小新,让小新在靖王面前亲自供述了整个局是如何产生,如何操作,也让靖王对于梅长苏能真正的消解嫌隙。
若是没有小新亲自来供述,那么靖王依然会视梅长苏为谋士,但却不会全心的信任他。这也是静妃能思虑到全局的地方。
她,心细如尘,看人极准。靖王有次进宫,提及了一些她所不曾知道的地理知识,她便问了靖王如何知道这些的,靖王说是从《翔地记》一书中得知。
静妃因《翔地记》中的批注而对批注之人评说:看此书的批注,批注之人应是一位霁月清风,心胸开阔之人。而听闻靖王说梅长苏此人是一位算尽天下人心的谋士,而心生疑虑,但并不表现出来。
之后又凭《翔地记》中梅长苏(曾经的林殊)对母亲闺名的避讳,减去一笔,而识出梅长苏就是林殊。
一本书的内容与批注字数何其多,而能在此中注意到这二字,实可谓是心思极为细密的。
在前面有一幕,惠妃被言皇后为难,去为太后点灯。一人心生怯意,正遇上静妃,静妃陪着她去佛堂点灯。
出来之后,却无意中听见有人要使用情丝绕。这情丝绕是宫中禁品,却不知要用在何人身上。以静妃的聪慧,已推断出是要用在霓凰君主身上。
她阻止了惠妃去上奏此事,因她知道以惠妃的心智,必然会事不成反受牵连。
她借为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给莅阳长公主传递了此消息,而后由莅阳长公主出宫告知了梅长苏,而最终救下了霓凰郡主。
为什么会找莅阳长公主相助,是她相准了长公主的为人,当年她也曾受情丝绕所害,但心思却是良善的。
她,善于调理食材。给梁帝做的百合汤,给景琰做的茯苓鸡汤,榛子酥,给梅长苏做的太师饼,以及各式甜点。这些食材也在剧中处处埋下了伏笔。
静妃在靖王夺嫡的过程中,是起到了绝对重要,且穿针引线的作用的,她以静来观其变,制其动,但又不显露半分,实则是高深。
最终,与梅长苏共同助靖王登上了帝位,并昭雪赤焰旧案。
唯愿此生再无所念
靖王第一次露出夺嫡之念时,静妃并无大惊,而是说,决定了就去做吧。
这支持,既有对自己孩子所做之事的无条件支持,也有对旧人的顾念。
她与靖王有着相同的心思,愿助他登上帝位,昭雪赤焰旧案,以祭旧人,及将士忠魂。
静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城府极深,却又心怀良善,不愿与人相斗,但若真的相斗,她也必不会有半分怯意。
静妃在剧中相伴一生的是梁帝,心中所系一生的,是林燮,林殊的父亲。
入宫前,她在民间时曾为化名梅石楠的林燮所救,后入林府。林燮胞妹林乐瑶入宫为宸妃后,因宸妃身弱而入宫照料,后为静嫔。
对于梁帝,她应是有情意在里面的,但应还是身为臣妃的情意,而非对所爱之人的情意。
且她与梁帝育有一子,有些情意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她恪守君臣本分,但若到最后,若梁帝真的相逼于靖王,我想静妃这时定然也是会舍弃梁帝的。
在九安山,静妃看到林殊面貌大改,而伤心难抑,是因她已把小殊视为自己之子。
剧末,她邀请未来太子妃,中书令柳澄孙女到宫中小坐,太子妃看到静妃一直看着庭院中的石楠树,问:娘娘是喜欢楠树吗?静妃:一直都喜欢。
静妃的一生可谓圆满功成,身至太后,子为皇,有孙弄怡,此生却唯此一叹,所爱而不得。
---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