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输出报告2022/031】
7月的第四本书,又是一本想要强烈推荐给你们的宝藏书籍,特别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来自陈海贤老师的情感类心理学书籍《爱,需要学习》,入手这本书也是因为看了别人的推荐,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的书籍,陈老师在这本书里教我们如何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关于本书的作者陈海贤老师,他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是一位知名心理咨询师,拥有15年心理咨询经验,有超过26万人跟他学习心理学教育。他在得到上讲的心理学课程让很多人受益。
他在这本书里将自己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融入其中,详细解读了一段亲密关系旅程可能遇到的困境。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爱的“红宝书”,每节配套“爱的练习”,不仅告诉你何为爱,更教你学会爱,拥有爱。
从不敢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到进入亲密关系后可能会遇到的沟通难题、孩子教养挑战、原生家庭的影响、出轨与分离等。他不止提出问题,更提出了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学习爱的方法。
这是一本为中国式亲密关系度身定制的实践指南。
陈老师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本能,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他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就一阵见血地写到,亲密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们终此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爱自己、懂自己的伴侣。一个人最大的孤独是,明明你已经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却找不到说话的人,因为你知道你想说的话,他不想听,也听不懂。
我们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却处理不好亲密关系,而一段关系的经营和维系一定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要有主观的意愿,才会尝试去改变,我很赞同亲密关系如同跳双人舞的比喻,需要两个人默契的和着音乐节奏配合,一段关系出现问题,一定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两个人共同“检讨”和反思,并一起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这本书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以下场景的难题——
与伴侣争吵在所难免,如何将吵架转变为有效沟通,构建积极的沟通模式?
有时我们渴望陪伴,有时又希望独处,如何与伴侣营造“既彼此独立,又温暖相依”的关系空间?
如何更好处理原生家庭和新家庭的关系?
孩子的到来让人欣喜,同时又会对家庭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完成二人世界到三人小家的平稳过渡?
倘若我们最终无可避免地迎来亲密关系的伤痛甚至终结,如何走出伤痛,如何减轻分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又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前任?
而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亲密关系中高频出现的常见问题。
陈老师说亲密关系是一段由“我”走向“我们”的关系,他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矛盾中的伴侣,会和他们一起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故事,从“我遇到的人不够好”的故事慢慢转到“两个各自有缺陷的人,怎么共同面对关系南难题”的故事。
因此,在亲密关系的学习中首先最重要的需要学习和第一个要改变的,就是从“我”到“我们”的改变。
当“我”是一个人的时候,拥有的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闲暇时光。
然而,到了“我们”,是限制、是责任,是意味着你选择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把自己和另外一个生命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愿意,都需要接受它对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变成善意的体谅、相互的滋养,也可以变成恶意的伤害、相互的怨恨,就像过去我们常说的两个刺猬,彼此有盔甲,彼此也有软肋。
有时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久了以后就会想要寻找自己的自由,所以亲密关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亲密关系背后的动力是爱与怕,很多奇怪的亲密关系其实都是在爱与怕中寻找一个特别的平衡点,因为爱我们想要亲近他人,因为怕我们又想方设法让那个人不那么重要。
亲密关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认知问题,而是一种习惯化的情感反应模式。尽管如此,陈老师依旧坚定告诉我们,亲密关系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关系的问题需要从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那么我们如何带着亲密关系中的这种怕,走向真正成熟的亲密关系呢,有以下三个原则很重要。
一是亲密关系最大的秘诀,就是“视人为人”,这就需要我们去站在对方角度理解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理解才能代开理解,只有爱才能带来爱。
第二是在真实的关系中学习爱的能力,爱是一种能力,是两个人进入一段关系后,通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的能力,而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化。
第三是创造新的经验,对亲密关系的经验来说,最特别的地方是你得学习依靠他人。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沟通,所谓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你听得懂对方的话,也能及时回应这些话背后传递的关系信息。
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事件”和“关系事件”,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一件事在关系里意味着什么,取决于当事人的解读。只有当两个人聚焦于关系本身,沟通才能发生。
这本书里讲到了“积极的关系模式”和“消极的关系模式”,那么如何改变消极的关系模式打破无效循环,陈老师提出了以下要点:
一是不给对方贴标签;
二是放弃自我辩解;
三是从我开始改变;
四是看见对方微小的改变;
五是改变处理事情的模式。
通常不良的沟通模式有三种,争吵、追逃和冷战,书里详细讲述了三种模式背后的心理成因和解决方案。
相对应的是积极的关系模式如何形成陈老师也给出了三个方法:
一是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需要,其实这一点在很多女性身上体现很明显,总是希望男性能够猜到自己内心所想,不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而是习惯性躲在抱怨背后,指责对方不懂自己的心思,导致双方都不开心。
其次是分享自己的脆弱,在亲密关系中,脆弱是联结的信号,它代表了信任和接纳。
最后便是看到对方的脆弱并接纳这种脆弱。
在亲密关系中,要说出真正的需求,要真正看见对方的需要,要真心接纳彼此,接纳就意味着放弃“你应该怎样”的剧情,放弃改变对方的执念,接受“你想的跟我不一样”。所有让对方改变的要求背后都有自身的需要。
陈老师说,在亲密关系中,要想让改变发生,你首先要知道,需要改变的是关系,而不是对方,你永远无法强迫对放发不过改变,除非他自己愿意,这一点真的太重要。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抗拒改变,其实是在抗拒对方对自己的不认可,良好的亲密关系不是单方面一个人找到了对的人,而是两个人的付出把彼此变成了对的人,能够看到对方的付出并愿意为对方付出,才是经营好一段关系的前提。
亲密关系中还需要注意边界问题,所谓尊重边界,就是在尝试靠近的时候尊重对方说“不”的权利,这些边界包含但不限于对方的情感历史,对方的原生家庭以及对方的感受。
书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孩子对家庭结构的重塑,很多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和产生矛盾都是从有了孩子之后出现的,夫妻很容易因为孩子的养育进入争输赢模式,最典型的三种问题:三角化、家庭角色的固化以及角色错位。
那么如何打造良好的家庭结构,陈老师建议如下:
一是重新划定夫妻和孩子的边界二是统一夫妻之间的角色和位置;
三是打造夫妻的共同的共同空间。
关于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不仅讲到了夫妻关系是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还讲了如何超越这种影响,以及如何处理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我觉得关于对待对方原生家庭书里耐人寻味的观点是把伴侣的原生家庭当作重要客户来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尊重和客气,永远不要逼你的伴侣在你和他的家庭之间做选择,要回到夫妻关系来解决问题。
最后还提到了亲密关系中的出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分离,遇到关系难题,不要一味责怪对方期待他改变,而要先问自己做了什么,分离的最终目的是让两个人摆脱关系的纠缠,各自寻找新的可能性。
书中有句话非常经典:在当好父母之前,先当好夫妻,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家庭最重要的秘密。
陈老师在书里最后提到一个视角,特别有启发。他说,很多人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一次“投资”,选一个好的项目,投入资源,等待收益,发现不行就换一个项目。但其实,亲密关系是一场“创业”,伴侣就是你的合伙人。你不能遇到问题怪项目不好,因为创业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没有什么人可以怪罪,也不能等着别人来救你,它就是你的事,你就是那个最终为这个项目负责的人,也是最终承担结果的人,不论成功或失败。
好的感情一定是两个人一起经历很多事,共同跨越很多难关才能获得。
不要在相爱时,互相消耗爱。
可以在相爱时,一起学习爱。
愿我们,通过学习爱,拥有爱的能力,收获深度的亲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