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诗早读

名诗早读

作者: 涛瑜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12-28 11:00 被阅读0次

【名诗早读】

陶者

宋朝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相关文章

  • 名诗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 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赏析

    名山、名水、名园、名楼,皆有名诗名文相伴左右。 然而,是名诗沾了名楼的光,还是名楼沾了名诗的光?这是个问题。 以大...

  •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解读《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之优劣

    名山、名水、名园、名楼,皆有名诗名文相伴左右。 然而,是名诗沾了名楼的光,还是名楼沾了名诗的光?其实这个问题很难说...

  • 益都师范附小早读常规巡查第四十六次通报2019.12.04

    一年级老师早读及时靠班并认真组织指导学生早读,早读任务明确,学生早读认真。 二年级语文早读,老师积极组织学生早读,...

  • 2020年10月4日

    早课抄了无名诗人张静雯的诗歌《如下所述》。“无名诗人”实际上不是我杜撰出来的,而是诗人的自我介绍。相对于著名诗人,...

  • 未名诗

    远方天色渐暗,月光初现端倪。 听风吹过山南水北,望水淌过星辰大海。 繁星未落的晨曦,余夕成影的黄昏。 街上行人万千...

  • 《藏名诗》

    -写于七七电台100期 七七连心人 拥着风花雪月 从2018年的春天走来 草长燕旋,三月芬芳 ...

  • 无名诗

    小巷深处的白月光, 有几分撒在离人的心上, 外婆家的暖炕凉, 还剩多少爱你的目光。 爷爷尘封的琴弦里, 是和奶奶对...

  • 无名诗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 早已忘记是输是赢 不求一生青史传名 但求不为钓誉沽名

  • 藏名诗

    张开双臂迎红日,梅花寒冬雪中俏。 一张笑脸海中浪,云里雾里最逍遥。 梁上开花显艳丽,萍水相逢真情在。 孙儿嬉戏翠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诗早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ng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