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行动学习促动师,他的定位是什么?他在整个项目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认为,作为一名行动学习促动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一名团队教练。
促动师,他的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镜子。促动师能够真实地反映当事人或被教练者当下的状态,让参与者能通过促动师这面镜子看清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看清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而不是一个不断地被演绎的自我。俗话说得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促动师就是行动学习项目参与者“正衣冠”的镜子。
二是指南针。所谓指南针,就是促动师协助当事人或被教练者清晰他们的前进方向,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在长达4~6个月的行动学习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困扰,被很多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琐碎事情干扰,以至于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迷失航向。这时,促动师就需要扮演指南针的角色,不断地让对方排除干扰,看清目标方向。
三是催化剂。所谓催化剂,就是促动师要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动力,提升个人的表现,加速企业的发展。因为每个人几乎都会受制于过去的自身经验、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盲点,以致会出现懈怠,促动师或教练在过程中不断地让参与者学会“内观”,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情绪、需求、价值观、动力、内驱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参与者就能做自己。
同时,促动师让参与者不断地突破自我的限制性思考,发现更多看世界的可能性。当理解了世界与天地,参与者就理解了这个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与规律,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做很多看上去很奇怪的事。
只有升级心智、自我跃迁,看到人生的可能,最后人们才能打破惯性,突破自我,让自己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礼花。
那作为促动师的身份是什么呢?教练与支持者。他能通过专业的策略、工具、架构与方法,协助个人、群体或者组织解决问题、订立行动计划、达成目标、改善决定、突破障碍并取得卓越成果。
促动师和教练一样,其指导原则就是“用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想要达成的目标视为课题,用提问的方式去解决。提问本身就是解决方案,前提是问对问题。促动技术及教练技术就是行之有效的“用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
作为教练和支持者,促动师还拥有四大信念,即:
为什么促动师要拥有这样的信念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人来说吧,每个人都是由来自父亲的23个染色体和来自母亲的23个染色体偶然结合而成的,而每个染色体有几百个基因。其中,只要有一个基因变了,整个人就变了,你就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也就是说,这个世界诞生你我的概率只是三百亿分之一。是不是太神奇了?三百万亿分之一竟然产生了你,产生了我。
从这个角度来看,难道能说每位员工不是独一无二的吗?当以这种眼光去看待员工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因为员工感觉得到我们对他的欣赏。
如果促动师相信每个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这些被信任的人就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当一名主管能从这种观点出发的时候,员工往往容易产生出巨大的动力。相信每位员工都会因自己的选择做出改变。相信当员工的改变被理解和支持时,他就会迅速成长。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某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写有最有发展前途者姓名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事实的真相是心理学家通过暗示影响到了校长和教师,教师在测验结束之后对这些进入“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的孩子更加关注了。
智慧就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只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大量限制性思考遮蔽了心智,所以我们就更多地把焦点转向外界,向外寻求答案。作为促动师而言,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大家重新恢复“内观”,即独立思考、深度思考,帮助大家重新找到自己回家的路。这就是作为促动师最核心的信念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促动师,必须在这个信念系统的支撑之下,才能扮演好一个乐队指挥的角色,才能与学员参与者良性互动、彼此启发、达成共识,才能够引导他们穿越知识的丛林去寻求并找到智慧的海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