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囊括了众多方面: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可以说是周朝的一面镜子。而且诗经中反映的都是当时社会真实的风俗习惯,可以说是饥者歌其食,劳着歌其事,这也决定了诗经的现实主义。
诗经中不乏写有关爱情与婚姻的诗歌,我们熟知的《关雎》、《蒹葭》、《越人歌》等,这些诗歌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是这么的喜欢你啊,而你却不知道。一诗写出了女子对这份感情没有回应而无奈着急,却也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爱情勇于追求的态度。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上句“枝”与下句的“知”同音,既是押韵又是暗喻,通过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在遥远的周王朝,古人的艺术智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思慕窈窕淑女的痴情男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将痴情男子的君子形象烘托出来,让人不得不为这绝美的爱情送上祝福。由此可见,那个时代虽然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但也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同时反映出那个时代歌颂的爱情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
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一直是个话题,其中有名的《硕鼠》一诗,诗人就以硕鼠来比喻剥削者,直言控诉,反对剥削。“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把握住了硕鼠贪婪狡猾的特点,形象地讽刺剥削者就像可恶的老鼠一样祸害百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剥削的不沉默。且诗句用词简练明了,即使是几千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也毫无障碍,也能体会到当时被剥削者的不易与愤怒。诗中多次提到的“乐郊”是诗人和当时奴隶们向往的地方,虽然不切实际但却代表着他们的美好憧憬,是他们在长期的压迫与剥削中诞生的理想,也标志着被剥削阶层的觉醒,启发鼓舞着后世为了这样的目标,这样的理想不断努力斗争。
诗经不仅仅记录了周朝人们的生活,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水平,赋、比、兴的运用贯穿全集,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因此诗经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手法记录本,告诉后人,早在周朝,中国人的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诗经中多数诗集不仅对仗工整,且还有韵律美,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百姓生活丰富,有音乐为伴,赋曲成歌的同时又唱出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还有庄严神圣的赞颂祈福。
网友评论